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盲目飞行(二)(3/4)

保持阶段一类,还有改出阶段一类。这三类大体相同,但又有不同之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必须突出重点,同时兼顾一般。如做盘旋,进入阶段时就无需看罗盘认读航向;保持阶段尤其是前半段也无需看罗盘,只是在接近改出时适当注意就可以了;而改出阶段就必须要密切注意罗盘了,你不注意也不行啊,你不看航向又怎么让飞机正好转360度,改平在规定的航向上呢?

科学的、关键是适合我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确定下来后,剩下的就是怎么熟练掌握的问题了。飞行的起落毕竟有限,不可能全拿到空中去练,只能是在地面练熟了以后,再到空中去运用。座舱实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得靠团里组织我们去机场,机务人员打开飞机蒙布,我们才进得了座舱里面去。也是次数有限。空勤楼(即飞行员宿舍)里面倒是有一个座舱模拟机,可以坐进去练习。但你也得赶到人家模拟机师上班才行啊。另外也只有一台模拟机,全团20多名新飞行员要练,排到每个人的时间就没有多少了。这些都是要受制于人,自己是没法开小灶的。怎么办?不多练又不行,你想超越别人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份辛苦。正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看来这话说的还真不假啊!在抓紧时间充分利用集体组织座舱实习、模拟机练习的同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可以很方便开小灶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座舱图练习注意力分配。大队的教室悬挂着一张歼六型飞机的彩色座舱图,尺寸约为高1米、宽1.5米。虽然不是像现在这样先进的高清照片,只是工厂技术人员手工绘制好后印刷而成,发到各个部队供地面教学使用,但还算是比较清晰和逼真的了。我就趁着没人在教室的时候,也就是中午或晚上大家都睡觉了、周日休息都出去逛街或是在宿舍玩牌甩老k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教室的那张座舱图前面,反复练习太阳辐射形注意力分配。为了增强练习的效果,我还特意用报纸卷了一个纸筒,当做驾驶杆握在右手之中,配合注意力分配同时练习操纵动作。

每次我都非常投入,练着练着感觉就像是扣在暗舱罩里,飞到了空中。周围其它的东西都消失了,眼里只有这张座舱图,只剩下这块“仪表板”了。地平仪----高度----地平仪----速度----地平仪----升降率----地平仪----转速----地平仪----航向,我的视线始终以地平仪为中心,看清一块仪表后,稍作停留,认清刻度后马上就转移到下一块,不停地循环往复着。时光飞快,稍纵即逝。加上我练得也的确是很认真,所以常常练着练着,不知不觉中个把小时就过去了。直到眼睛发干发涩,小臂发酸发麻,才不得不暂停下来。甩甩胳膊,活动活动腿脚,休息一会儿以后再练。

因为练的很投入,所以我的右手有时会握得很紧,直到把那个纸筒“驾驶杆”压扁了,才发现自己用的劲道不对,原来是把“推、拉、迎、松、带、压”七种用杆方式都变成一个以“握”为主了。这是不正确的,既影响工作效率,又消耗体力,更影响操纵的精准性,因为仪表飞行需要大姑娘绣花般的细腻功夫。有的飞行员好面子,不谦虚,本身就是自己没飞好,却反而强词夺理:“这架飞机的操纵性太差了,我都使了那么大的劲,飞机却没什么反应!”其实,他是把劲都无意中用到了握杆甚至是拔杆上去,而真正用于七种杆法上的劲已经很少很小,飞机自然是不会有多大的反应了!

所以,这个纸筒“驾驶杆”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觑的,它让我对那复杂奥妙、难以言传的七种杆法的使用变得更加纯熟,最后竟也能把铁杵般的驾驶杆操纵出绣花针般的精细精准来。同时还对科学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的养成和巩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