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抄出来的好诗(1/2)
却说出题人命小子铺开纸,取了笔墨,说了规矩第一首既是端午。自然用节日命题,第二首,才子佳人最是受人追捧,无疑是首抒情之类。第三首便是无题,自行喜乐下笔。>
众人凑前观看,见少年不曾挥笔,而是闻着酒香讨要。自酌酒几杯,略上兴头。>
顾焱喝的起兴,朗声笑道:“既是吟诗作赋,怎可少酒。多谢这位公子的桃花酿。”>
执笔挥墨,写到:>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起初是半句诗一杯酒,后来从半句诗一杯酒,慢慢变成几个字一杯酒。足把这群看官望的火急火燎,恨不得上前夺笔代写。>
略看几句,已显端午常态,无不令人惊叹,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也。生怕捣乱了这顾公子的意境,断了章句不成整体。>
却说顾焱诗兴还未一分,酒已十分。正饮得高兴,只觉阵阵清香扑鼻,一双小手儿突然闪了过来,抢过他笔,横了一眼嗔道。>
“哥哥待了大半天,可是不会写?就爱唬的这个装腔作势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掩嘴嗤嗤笑了几阵。>
原是黛玉久等不见他下笔,再傅青的陪同下上了大船,早呆呆望着那一句诗期待后面。同样一道青影,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心中答案,已亭亭玉立在旁。>
“玉儿,芸依姑娘你们怎地来了?”自己装逼的样子被黛玉揭穿,偏还故意淡定自如。>
“哥哥嫌弃我来了?”黛玉白了他一眼,催促道:“你快快念与我听,我替你写了。”>
顾焱打趣说,“妹妹才多大?竟如此聪慧,又会写字儿,又懂诗词?”>
众人一听少年唤两个姑娘,眼前这个戴面纱的居然是丽春院的芸依,不禁人群又是一阵暴动。>
而在芸依身边的小姑娘,虽是也曾带面纱,身量尚小。却有着独一份天然风流态度。>
在黛玉不断推搡,催促下。顾焱赚够了期待感,这才摇头晃脑将剩下两句补充完整。>
偶得端午感:>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黛玉听了写,只片刻功夫,几行秀体字已然在顾焱眼中。小小的手儿,抖了开皱处,轻轻吹上几次待墨迹干了,交与出题人。她自心中早已在抄写时,默记背了下来。>
“妙啊!好诗。”出题人一面赞叹,一边对众人解说道:“这首端午诗不同其他才子,赞美屈先生。而是以民间普通百姓为首。>
老百姓除要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有些地方还吃桑葚。且家家户户都要贴符水,以祛邪。>
最有趣的是,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顾焱笑道:“不知先生,在下第一首过了没?”>
“自然过的。”>
听闻老头儿并没有质疑的话,顾焱才大大松了口气。幸好抄写的是清朝诗人,就算至元后,明朝被架空,大乾朝代替。且还是有一小部分名家,在茫茫历史中存了下来。>
有的大诗人,因为这岔道还未出名就挂了。虽说用清朝的最安全,但是未免也太窄了,不够他装逼。>
“如此轻松就过了?”人群里的公子哥们傻了,这人还真是“顾四郎”不成?>
“今日既有机会得到永昌公主墨宝,再见顾四郎真容,不枉此生啊。”>
他叹气,嘀咕道:“文人圈子就是这样疯狂追捧…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男主他有病
快穿之护短狂魔
甜心当道:美男靠边站
女帝三岁半:她带亿万功德穿六零
国民老公赖着你
这个杀手有点直
人在斗罗开局加入聊天群
洪荒:求求你,别让我破阵了
重铸巫师
总有人说我装白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