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筹粮设险积极备战(1/2)

6筹粮设险积极备战

那以后张三孩自负很有本事,并多次试验自己脚程快慢,往返百里,不足半日,去府城真定,往返约二百多里,晨去午归,他又去顺德城,往返五六百里,不到一天时间准能回家。从此声名外传,一帮家伙将其奉若神仙,他自己也就自大起来。

在他十六岁那年年末,看看年关到来,儿时伙伴聚在一起。别看他们都已长大,但十五六岁少年童心未泯。快过年了,谈起过年时什么事最高兴,什么事最该办,几人说得热闹。

有一少年说:“放炮最高兴,又吉利,父母操劳一年,多买些年货孝敬双亲,那该多好。”

又一少年说:“这倒是全好,就有一点不好,没钱。咱穷苦孩子去哪弄钱。”

另一少年接腔,“咱没钱,可好过人家有钱,偷他们的,咱们分分。”

有人又说:“不行,那叫偷,是犯法。”“去你的吧什么犯罪,那叫尽孝。”又有人嚷道。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说些似有主见又是非不分的话。

就在这时一少年又说:“别说混帐话了,有钱人家谁都不会把钱放在家里,等你去拿。”

“你不知道,三孩哥说过府城真定珠宝店里的金银就明摆着。”又一少年在提醒大家。这一提醒,众伙伴有吹的,有捧的,有求的,矛头指向张三孩。张三孩经人吹捧,顿觉油然自得,决定再次表现一下自我,于是一口答应。

腊月二十后的一个下午,张三孩独自出门,直奔府城真定。傍黑时入得城门,他多次出入真定,并不陌生。很快在一珠宝店旁藏了起来,夜深人静时,破窗而入。说到底,还是孩子气重,珠宝玉器并不看在眼里,只取了些金银就走。哪知一出窗户,有一老人手拿钉耙劈头就打,张三孩闪身就跑,那老人举耙追赶。一是天黑,二是上了

年纪,没追几步,老人一个踉跄扑倒于钉耙之上,钉耙穿胸而死。

张三孩只顾逃命,身后发生之事并不知晓。出得门来,想到明人不作暗事,捡一土坷垃,在门上写下“取钱人苍岩山中张三孩”字样。次日天明张三孩高高兴兴回到家中,把钱分给大家。哪知死者竟是知府丈人,从此摊上人命官司,整天过着东躲**的日子。经过几次逃

亡,张三孩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听完张三孩自述,田丰连称奇才。安子亮说:“信得过的运粮人就在眼前。”随后田丰将张三孩带回太行山,并建议红帅,让张鼎亲传技艺,为山寨再树一栋梁之材。张三孩日后果不负众望,曾一度组织山民往返于藁城获鹿井陉一带给太行山运送粮食。此是后话。

再说安子亮单人二会许金生,说明自己已和晋商谈妥,田掌柜只筹接粮。

许金生问道:“何时运粮?”

安子亮说:“越快越好。不过如今太行山正在交战,明目仗胆而行,恐有变故,晋商出高价也是为此。许掌柜沿山一带可有落脚去处?”

许金生说:“临城木村有一朋友,与我交往甚好,可供落脚。”

安子亮一听,连说甚好,接道:“你可存粮于朋友处,然后肩挑人背,送往了丝坡,那怕少至一斗,也能接收。”许金生听了似有不允之意。安子亮便道;“许掌柜如不愿意,晋商说过,二百文如不成交,就另选他人。不过斗米能赚百文,你可要想好。”许金生意在加些价钱,怎肯轻易放弃买卖,遂满口答应。从此为始,许多米粮源源不断送往山中。清军虽然封锁严密,常说人为财死,许多巧妙之法,应运而生,使清军防不胜防。太行山军则不费一刀一枪确保丰衣足食。

忽有一日,安子亮田丰再访许金山。许金生见买卖挣钱,有意永保生意不衰,要求与晋商相会。安子亮把手一摇,连说不必。说罢又问:“你真想知道买主姓名?”许金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