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得三宝山军明兴衰(2/3)

中写道:自闯王大军入京后,帐下全军人分三类,以牛金星、宋企郊为首者,他们意在抓权,招权纳贿,交结朋党,生活腐化,以权营私。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战将见财宝不能自律,动私刑只为搜刮财宝,以致全军上行下效。此类人众多,只想大业既定,看不到暗伏的危机,给闯王败出北京埋下隐患。李岩既反对牛金星的招降纳贿行为,又反对全军以“追饷”为名搜刮,他主张禁搜刮、缓科举、派兵守要地,力主招抚吴三桂,是军中负有远见之人,可惜不幸遭牛金星陷害,不容于李自成。李岩被杀,全军落泪,群情激奋,奏请诛杀牛金星的奏折如雪片般。

吴三桂投降清廷,清军入关。闯王发兵,而为将者竟有抗命者。其原因有二:一未杀牛金星军愤难平,二未禁搜刮,将士远征失去生财机会。在李自成严令下不得已出兵,军心已散。山海关一役,仅三日李自成全线溃败,退回京师,既而一败再败,退出京师。每遇战事,兵士分为两班,一班看守财宝,一班疆场杀敌。因屡战不胜,军中下令收缴个人财产,军士多抗命不交。后改为军中代为保存,但难消全军疑虑。将士离心,战事不利,杀敌不能护宝,无奈藏宝力战。但丢弃财宝,有所不忍,故多次弃宝而不能取胜。到最后财宝尽弃,大军败亡。

红娘子看到此处不禁拍案而起,“想当初闯王大军先为天下百姓战而胜,后为权为钱而战败。为百姓生存战而万众一心,为财宝战将士离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多少年来,闯王战败象迷一样萦绕在她心中,现在她终于明白李自成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是失败者。不听忠言,错杀功臣,使三军寒心,失却人心。山海关之战、京师败出后携带财富无数,三军意在财宝,无心应战,正应了一名古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李自成安得不败。

一阵思考之后,红帅邀周山尹、李廷臣、安子亮、郭怀才、张鼎、田丰等在聚义厅议事,历数李自成兵败事宜,探讨山寨日后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处理李自成宝藏一事。商议间安子亮讲二故事,令人深思。

故事如下:有一年河北闹洪灾,多日大雨,洪水涌积平原、平地水深过丈,人多聚于高坡和房顶。大雨一连数日不止,洪水一涨再涨,房倒屋塌。幸好有一棵大树,高出水面许多。有二人逃生于树上。其中一人破衣破裤,提一袋子,内装十多个玉米饼子。另一人则衣着锦绣,也提一口袋,内里全是元宝。

洪水经久不退,二人均已饥饿,那一身穿破衣的汉子,顺手从口袋中取出饼子吃了起来,那衣着锦绣之人也去袋中取物,拿出一锭元宝,手中掂了又掂,又放入袋中。又半日过去,穷人再次进食,富人又看看元宝。到第三次进食时,富人终于忍不住饥饿,提出用元宝买玉米饼子,对方开价一个饼子一个元宝,富人舍不得元宝,只得咬牙挨饿。数日后,饿得实在无法才答应一锭元宝买一个饼子。这时饼子已所剩无几,无论多少钱都不卖。后来富人落入水中冲走。水退后,穷人捡起金银而去。

众人听后,感慨良多,纷纷议论。红帅说:“古人设钱财,意在便民。但也不乏有些宵小之辈,贪财爱财反被财累,其结果是人死财宝易主,古往今来此例屡见不鲜。”谈论间不觉红日西坠,皓月东升。众人散去。次日又聚,红帅令安子亮宣读一文。此文是昨夜安子亮与李星合写,名为《财论》。

文章如下:财者,乃金银铜珠宝之统称,本无所用。饿不能充饥,渴不能饮之。上古人多弃之,为无用之物。故上古时多重粮棉而轻珠宝,是粮充饥棉御寒之故。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类生存,定有所动。故古人外出需备车、马、带干粮,极为不便,于是乎有圣人现,提倡交换,民生稍有改变,但终不能脱携物之累。随之圣人又现,倡贵贱,制价格,珠宝为最,金次之,银又次之,后珠宝、金银不足以铜钱补之。从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