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太行山饥民起事(1/3)

第三回太行山饥民起事十八盘县令归天

(1)为生计朱志远起事赞皇院头一带,有一武生姓朱名志远,十八岁中乡试武生,二十一岁州试不中。后连考数次,因明末社会**,屡考不中。为养家糊口,开办讲武堂,教人习武。方圆几十里都知他武艺非凡,且为人豪爽,侠肝义胆,不少人拜师学艺,日子倒也过得去。

崇祯十二年到十四年,连年灾荒,断粮户已达十之六七,朱志远只得停办私塾。为求生计,从山中担木炭,徒步百十里路卖于东乡,再从宁晋担私盐卖于本地。古时做买卖全靠步行,百十里路就算出远门。他身高力大,兼有功夫在身,比别人能吃得苦,担得多,卖的也便宜,累虽累点,倒也能勉强顾一家吃喝。

一次朱志远又从山中挑木炭,卖于一家。谁知这家主人仗着有几个臭钱,识字不多,却假装斯文,本事不大却目中无人,经常以取笑别人来炫耀自己。今天毛病又泛,吃饭时问这问那,朱志远一一回答。

主人见难不住担炭的山里人,心有不甘,突然问:“你有几位令尊?”

这话问的朱志远无言以对,谁都知道令尊是指父亲。朱志远有意投石问路,好明白主人是无知还是存心骂人。因此对这人说:“十里不同俗,你又是有识之士,实在不知令尊在你这一带指什么?”

主人见说,哈哈大笑说:“几位令尊,就是问你有几个儿子。”

朱志远一听,知其有意骂人,回击道:“噢,原来你们这儿拿儿子当令尊,我们山里人说儿子是王八羔子。为了王八羔子吃穿,弄得我吃苦受累。如果需要,我叫几个王八羔子给你当令尊,省得我担炭受罪。”一番话语令对方无言以对。

后来又因贩卖私盐被抓至县衙过堂。县太爷因天热,摘下官帽,朱志远便坐于地上。县太爷见此顿觉奇怪,那个人犯来到大堂,都战战兢兢,不说用刑,仅几声堂威也吓得全身发抖。想到此,县太爷惊堂木一拍桌案,大声喝道:“大胆刁民,本县审案你敢坐而不跪?”

朱志远答道:“草民上跪天子制度,下跪父母,要跪别的,草民尚未学会。”知县大怒:“难道本县的乌纱不是圣上制度?”朱志远眯眼细看知县,看罢方说:“草民眼拙不知大人所戴何物?”知县急摸头上,才知未戴乌纱,顿时泄气。

却见朱志远用嘴分别吹向两个手掌,吹了这个,又吹那个。知县莫名其妙,就问道:“你这又吹的什么?”朱志远回道:“回大人,草民在吹糊涂虫哩。”知县气得二目圆睁,非让朱志远说出那个人是糊涂虫,糊涂什么。

朱志远不慌不忙说道:“别人骑马耍大刀没事,草民骑老鼠耍草棍却说犯法,我吹的就是这糊涂虫。”知县见朱志远一再冒犯,气得脸色铁青,高叫:“用刑,用刑。”衙役一涌而上。

朱志远说:“小人有功名在身,打不得我。”知县一查,果是武生秀才,随口骂了一句真不是东西。朱志远反问:“什么我不是东西,难道大人配称东西。想文王占西方,孔圣人居山东,别说小人,就连县大老爷你也真不是东西。”一番话只说得知县无言以对,气得手拍惊堂木,连呼滚滚滚,朱志远起身而去,一场官司就此了结。

民间俗语,不怕荒年,只怕连年,又说不怕冬天熬煎,只怕来春上刀山。崇祯十二、十三、十四年连续三年灾荒,百姓吃糠咽菜,糠菜吃光又吃树皮、草根,能吃的几乎吃光。县志所载确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面对灾荒朝廷下令减税银四千两。本来连年无收,名曰减税,实际上是仍要收税,有的人家打算卖儿子度日,但卖得多,买的少,人也难卖。但话又说回来,卖儿卖女所得是银钱又不是粮食。可见当时即使有钱也不见得买得到粮食。

转眼已是崇祯十四年春天,灾荒压顶,百业萧条。朱志远家同普通百姓家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