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9章 陈到(二)(2/3)

,历史他们两人有着大同小异的性格特征,有着相同的战斗经历,在刘备时期担任职务上几乎也都是“官小职微”。

杨戏评价蜀中名臣时曾说:“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后来成为《三国演义》里常山赵子龙形象的基本特征。

那么,陈到和赵云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呢?他们共同参与了长坂之战、赤壁之战、益州争夺战、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但在《三国演义》中却没有关于陈到丝毫的记载,只留给读者一张白纸,供人浮想联翩。

他们在刘备时期担任相仿的职务,可在《演义》里却将赵云刻画的忠勇无比、能征善战,由此读者自然而然会认为陈到是否也是如此神勇?

赵云虽然威名远播,但毕竟不是白毦统领。陈到虽然不为人所熟知,却是货真价实的白毦统领,整天随侍刘备左右。

在《演义》中,赵云多次单骑救主,被曹操评价“一身是胆也”。可是陈到长期担当白毦统领,却没有半点救主事迹。这很有可能是赵云和陈到两人之一所为,或是两人所为。

所幸的是现代史学界一般认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赵云的描述有相当一部分是取自陈到的事迹。

应该说如今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赵云形象,实际上是陈到和赵云两人合二为一的历史形象。

而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洗涤,陈到这位“神秘”的三国战将也一定会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让世人亲身感受到“叔至一身是胆也”。

首先要搞懂杨戏的赞歌“名位常亚赵云”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关注史料甚少的陈到基本是因为赵云,本身他们是不翻史书的,一听赵云第二,人云亦云立刻兴奋到开始来扒这个史料记载如戏志才一样的人。

所以,即使不去查阅也请客观严谨。名位的意思有官职或名誉几说,不要一上来就理解为名气亦或是个人能力水平好么,这里结合原文赞歌来看: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这里征南和征西皆是四征将军官衔,无高低之分。

再看二人官衔对比。

陈到:

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赵云: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可以看出,官衔差别不大,且都是亭侯。

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按武力来说陈到应该可以排第7。他曾经朱恒,朱然曾经双战陈到,陈到也不处于下风,广大三国迷都知道朱恒,朱然的武力把。

蜀将陈到则誓予傅彤等报仇。在白帝外百里,地名猿臂角,到将七百白耳长矛军士,每人使二丈长矛一根、带雁翎刀一把,分三队。

左边芦苇洼、怪石群里,右边丘坞、矮木丛内,各伏二百轻甲;余下三百精骑,随己扎在中路口旁高阜。

吴军追击在,当首先锋为朱才,乃孙吴老臣朱治长子。全综、李异二将在中队,朱桓、朱然、刘阿、刘陀押后,起军近万。

前、中二部俱是铁骑,兵势汹涌而来。及至,蜀兵中间那队长矛兵,迎头封住路口,陈到手拈丈五水文枪,厉声喝道:“吴贼,莫欺人太甚!”

吴将朱才血气方刚,加马上前,挺起月戟便斗。与陈到战不数合,到诈败退去,吴骑随朱才争相拥入丛丘道内。

李异、全综亦进。李异大喊:“直踩过去,一日内生擒刘备!”全综虽心微疑惑,也跟着冲入。

至猿臂角腹地,道路两边,蜀军伏兵大起,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