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时运不济(2/2)

最好找一个善于处理公务的文士幕僚,再有就是熟悉战阵的将帅之才。

何猛、索虎做过最高的职位只是都头,自己也是如此,根本没有指挥大规模军队的经验,用兵之法并不是看看兵书就可以学会的,陈旭就看过,但是然/并/luan。

单靠自己这点墨水,冲锋陷阵倒是稀松平常之事,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暂时没到那火候。

为啥陈旭要着急充实人才呢,还不是因为朝廷的最新动态。

皇帝令左右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其中比部郎中王朴的真知灼见被陆荣赞赏,并传达给殿前司、侍卫亲军司等禁军衙门,让大伙好好领会中/央/精神,上下保持高度一致。里面明确表示“先易后难”,先取南唐、蜀国南方两大国。

说白了意思就是先胖揍唐、蜀两国,灭之,再对付周围其他国家势力。

这样说来仗就有的打,陈旭自然需要未雨绸缪,皇帝不是个安分的主,说不定又要御驾亲征,到时候身为天子近军的内殿直肯定也得屁颠屁颠地去。

找人容易,找人才难啊!

那些有高职位的人才,岂会屈尊为现在势单力薄的自己办事;有才学本事的人大多心高气傲,会舍弃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轻易投奔自己?虽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尾,可世人大多目光都在当下、眼前,多是锦上添花,几人雪中送炭。

出身寒门身份低微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世上之人熙熙攘攘,真正有本事又没有什么名气、又能正好被你发掘的如大浪淘沙一般,不是那么容易。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是因为其卧龙之才声名远扬。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