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章 热血燃青春下(3/3)

解和可操作性的做法。

梁小英的独到见解和可操作性的做法,通过梁飞汉在鸡场实施后,鸡场慢慢有了起色,种鸡经营业务初见曙光。从此迎来了新年里新的希望和憧憬。

这一次经历,让梁飞汉欣慰地感觉到王牛仔夫妻俩是自己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协助者;更让梁飞汉相信了自己的昔日好伙伴在未来的创业上将有不可估量的成就。这种判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到了肯定和灵验。经过3年奋斗的莲塘鸡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原有设施、场地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正是自己过去曾深爱的人先人一步,敏锐地意识到鸡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他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实现新的变革。

那时候,在天堂镇每家每户都有养鸡的传统,由于莲塘鸡场在当地还是第一个兴办起来的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在这个小镇颇有名气,村民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后来,村民们渐渐觉得自己去县城买饲料、卖鸡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高,不如委托莲塘养鸡场代购饲料、代为卖鸡来得划算。

机遇往往钟情于善于思考的人。梁小英看到了村民的这种需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机,鸡场的新转机或许就要到来。梁小英以独到的眼光又先人一步向梁飞汉提出采取“场户结合”、“代购代销”的方法,与周边的农户进行合作的建议。这个建议直接催生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制度的诞生——“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开始在莲塘鸡场试水,后来这一模式被业内称为“梁氏模式”(也是后来被称为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带领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公司+农户”模式不但实现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将大量低效率、小规模的农户由散兵游勇的状态变成一股合力,使农户真正参与产业化竞争,还使莲塘鸡场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1980年,扩大规模,养鸡场变养鸡公司,总产值为36万元,1981年上升为60万元,1982年再度飙升为235万元;养鸡利润也由1980年的5万元上升到1982年的37万元。变革的推行,使股东们都成为了“万元户”,这在当时来说有如“神话”。

梁小英的一个金点子,催生了一个使整个企业生机盎然的模式,这个模式正式地将莲塘鸡场带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闪耀着一名美貌与智慧兼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一代农村女青年的思辨精神和经营智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m.。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