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人物记(二) 回忆(1/3)

那时,郭靖刚从大漠回归中原,乍一见到穆念慈这样的江南女子,见她身手不错,亦有美貌之态,但前来比武招亲之人,不是中年大汉,就是好色和尚,心中不免暗自惋惜。

同样黯然神伤还有穆念慈自己,她生于临安府内,自幼家境贫寒,又赶上一场瘟疫,父母亲人接连死亡。

后来有幸被化名为“穆易”的杨铁心收养,从此父女二人闯荡江湖,漂泊不定。

这场明面上的“比武招亲”已经有大半年之久,父女二人辗转各地,但所遇之人,大多是酒囊饭袋,丝毫入不了她的法眼。

她有江湖女子的豪情,亦有妙龄少女的憧憬。

她在等待着一个男子,期待他像盖世英雄一般,不仅能在武艺上胜过她,更希望能在品貌上也令她钦慕。

没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快要下雪的冬日,她等待已久的人终于闪亮登场。

只听得一阵鸾铃响动,在数十名仆人的簇拥之下,一位少年公子驰马而来。

他向穆念慈打量了几眼,询问了比武招亲的规矩,想要上台一试。

杨铁心是一个埋藏着秘密的老江湖,一眼便看出此人来历不凡,为避免祸端,百般推让,委婉拒绝。

郭靖那傻小子可不懂这其中的缘由,只觉得“这公子容貌俊美,约莫十岁年纪,一身锦袍,服饰极是华贵”,在他看来“这公子跟这姑娘倒是一对儿”。

老爷子再一次借郭靖,道出了两人初相遇的情形。

而这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公子,就是杨康。

都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可早在几十年前,杨过他娘就已经对他爹“一见误终身”了。

杨康初登场的阵仗那么大,又伶牙俐齿一通扯皮,再加上围观群众不断起哄,杨铁心哪里阻拦的了?

而穆念慈呢?虽然嘴上说着“比武过招,胜负自须公平”,但其实早在被杨康打量的那会儿已是羞红了脸,恐怕内心也是多少带着点期待的。

两人之间的这场比试煞是好看,一个手法凌厉,一个身形灵动,一攻一守,有来有往。

在最后关头,杨康还不忘调戏一把,将穆念慈的绣花鞋脱下塞进了怀里。

杨康那样一个纨绔子弟,原本就爱凑热闹,看到穆念慈长得又娇美,怎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只是,玩闹总归玩闹,即便赢了比试,他也匆忙而去,哪里会真的娶回家。

可穆念慈不同,大半年的心灰意冷之外,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能打动她的男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赢了她,却又不愿娶她。

凭着她刚烈的性子,是宁死也不受辱的。

“只因一眼之缘,却要误断终身。”《红楼梦》中有因戏台初相遇而终身误的尤三姐,而在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

传》中也有因比武招亲初相遇而致使一生甘愿痴心追随的穆念慈。

天性善良,念慈惜弱

念慈身世坎坷,刚出世时,全家人就因瘟疫而丧生,尚在襁褓中的她遇见了遭难而逃的杨康之父——杨铁心,被杨铁心收为义女抚养。

在这,不得不夸赞一番金庸老先生的取名之妙,杨家因惨遭变故,致使杨铁心不得不与妻子分离,杨铁心之妻,生性善良,不论是人或是动物,只要受伤,她定会细心治疗,她甚至还随身携带小药包,时刻准备着救死扶伤,因她具有如此怜爱之心,故取名为包惜弱。

杨铁心救穆念慈之时,夫人包惜弱下落不明,因此便将思念之情寄托于手里的婴儿,将她取名为“念慈”。

“念慈”、“惜弱”,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穆念慈也没有辜负此名的美意,也是生得天性善良淳朴。有一日,三名乞丐沦落街头,众人见其肮脏,纷纷避开,唯有年幼的穆念慈及时伸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