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章、风月枉然 八十四回、心意把拳(2/3)

八掌,八掌变十六掌,进而幻化为三十二掌,掌法变幻莫测,每一掌击出,甫到中途,已变为好几个方位,掌法奇幻。

辜云在台下的树上站着,俯瞰二人比斗,心中却道:“这和尚掌法奇妙,变化多端,实在是一路精妙掌法,若是功力相抵,足以和王保保匹敌!只可惜这尘三岁留下此等武功来不用于反元,全在内斗真是可悲!我若与他相斗,所有办法克制他,但是想要取胜也是十分不易。”

只听道衍和尚赞叹了一声:“哈哈哈,千手如来掌果然精妙!”忽然道衍和尚,招式疾变,身法更是诡异飘忽,呼呼击出几招暗脚,尽数攻击尘三岁下盘要厄,竟然反令尘三岁,处处掣肘,值得闪避不可疾攻。

只见道衍和尚,身法似高击低,似低又高,高低纵横,处处遏制这尘三岁步伐要冲,一时间招法急变,这尘三岁掌法越是变幻莫测,这道衍大师的身形就越是变化无端,只见他,斜身反上,进步反闪,避开招数却拳劲早抵要害,一时间打得尘三岁连连叫苦。

兀那之间这尘三岁大师的,心口咽喉下阴软肋,等等要害全部中招

且拳势急增,若非这尘三岁有金钟罩护体,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

二人却见道衍大师附身伸出一腿,脚尖勾住尘三岁右脚,膝盖跪弯了尘三岁左膝,尘三岁正要回首挣扎,竟然被道衍和尚擒住双肩,一扯之下顺势丢下台去,一时间中原武林人士无不鼓掌喝彩,都知道这道衍武功看似如老农种地一般,实际上则进入了武学真境。

真可谓是武功如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道衍大师旋即在台上道:“福生无量天尊,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竟日侥幸得胜全靠祖师爷保佑啊。”

台下李天目听了不由笑道:“哈哈哈哈哈,道衍和尚,你这人真有意思,你是和尚还是道士?一会儿又祖师爷爷一会儿又阿弥陀佛的。”

道衍在台上拜服道:“呵呵呵,有道是老子西域化佛,这佛入中土,本就是抄誊了不少道家经典,故而当中道理相通之处尽在道家之学。小僧幼年为避极寒屈居佛门,一饭之恩尚不敢忘,故而终身为僧,不有他想,但是佛门始终是西域邪教,着实令小僧少年之时困顿不少,幸而得到师父子阳子席应真所传符箓道法,后与刘伯温先生宋濂先生学习道家儒家学问,方才有的今日成就。”

尘三岁倒在地上被众多弟子扶起,没了面子只道:“哼!原来是带艺投师,那么道衍,你用的是什么武功!”

道衍笑道:“哈哈哈,实不相瞒,在下诸多学问当中武功为最末,适才所用其实是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学来的‘心意把’功夫。”

尘三岁道:“呸!不可能!这“心意把”传的神乎其神,实际上就是一些粗浅的种地功夫,有什么厉害的!你你你一定是是偷学了少林本门的其他武功!”

道衍笑道:“哈哈哈哈,实不相瞒,少林寺的易筋经,洗髓经却是奥妙不凡博大精深!不过这七十二绝技嘛,却是未必都强,只怕都学来,是博而不精,容易走火入魔啊!小僧于藏经阁中书籍,起初觉得这心意把无甚出奇,而且招法诡异,似老农种地,一般带着几分丑陋之行,但是后来方知,我少林武学精益全在禅武医三者合一之境,这禅看似是佛理,而武是武功,这医却与人体结构,气血运行相关,故而这先天一口气,和诸多经络经脉之学却是从道家学来。

小僧便以医入手,便观道藏,以此通晓人体穴位脉络,而后以此入武,方才有所成就。不过这心意把,的心到意道之说始终不能彻悟。方知这少林所言之禅,非佛教所言之禅,实际上是达摩之后世代所抄《庄子》中的“坐忘玄机”,于是小僧便观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