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02 文戏(2/2)

虽然上次打赢了来犯的两千倭寇,但江铭知道那只是运气好险胜而已。

如果当时倭寇们不是一股脑地攻城,而是从各处分开入侵的话,胜负就难说了。

毕竟民团训练时间太短,根本无法跟经验丰富的老兵相比。

真要分开跟倭寇们厮杀的话,只会输多赢少。

他们上次能打赢,鸳鸯阵固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偷袭成功也是至为关键的原因。

为防止下次有更多的倭寇来报复,江铭不仅要加强原有民兵的训练,还要尽可能多地招募新兵。

然而这人一多,吃饭和军饷就是个大问题。

淮南县由于多年来饱受倭寇所苦,当地民生凋敝,百业俱废,是有名的穷困县。

单纯只靠衙门里那些积蓄和供奉,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民兵。

另外这些全是江铭招募回来的民兵,并非真正的官兵,因此也享受不到朝廷发下来的军饷。

为了解决这么多民兵吃饭的问题,江铭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建立一支府兵军的办法。

所谓府兵,就是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生产实现自给自足,二来可以把这些民兵长期留在当地抵御倭寇。

历史上真正的府兵,不仅是半农半兵的存在,而且参战武器和马匹也需要自己准备。

然而这些民兵身无长物,哪有能力筹集这么多武器和战马,因此江铭就把这点给改了,由官府这边来提供武器和马匹。

要建立府兵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土地给民兵们耕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还好淮南县这里别的不多,无主之地倒是很多。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地长年被倭寇所害,导致根本没有外地人愿意在这里买地耕种,因此才会出现大片无主之地。

江铭以知县地身份给每个民兵分了二十亩荒地,并且承诺五年内不用交任何田税。

这些被招募过来的民兵原本全是无田无物的穷苦之人,如今一下子得了二十亩地,顿时欣喜若狂,对江铭感激不已。

为了保护这些属于自己的田产,民兵们在农闲时更是卯足了劲地进行抗倭训练。

用无主之地来代替民兵军饷这个做法很快就传开来,许多有识之士都觉得此法甚妙,称赞这江知县确实是个能吏。

有不少同样深受倭寇所苦的县城也纷纷开始效仿此法来招募民兵以抵御倭寇。

在江铭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时间整个沿海边境多个县城都兴起了一波大规模的抗倭热潮。

正当江铭的名声越来越响时,钦差傅功名却觉得很不舒服,越发看江铭不顺眼。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