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人手(2/3)

这一生一世,他是绝不愿再次踏上那种凄惨之至的逃亡之路!当然,沈永也是绝不愿看着云梯关的军民百姓也被迫踏上逃亡流浪之路。

人离乡贱,就算是破屋数间勉强还能遮蔽风雨,薄田数亩,可以果腹糊口。一旦离乡,宿在人家屋檐下,沟渠边,道路旁,指着外地的大户施粥放饭,经常数日吃不上一口热食,凄风冷雨之下,冻的瑟瑟发抖挤在别人屋檐角下,看人白眼,沈永对这等事的印象也是太深了。

只是想来想去,增加钻铳管的进度也是绝无可能,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想。

闵元启已经是大步进了工坊,面色平淡的看着一百多匠人和学徒在钻铳管。

其实现在就是学徒在干这个活计,熟手匠人多是去打造鸟铳零部件或是去制甲去了,少量的去长枪作,腰刀作,或是盾牌作去制长枪,盾牌,戚刀。

打造兵器那边最为热闹,从早到晚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其实这活计也是最容易。

就是没打过兵器的民间铁匠,在军匠们身边相看个几天,再讨教一些技术上的细节,自己试打几天,差不多也就合格了。

要紧的就是炭火要足,炉子要合格,工具要精良,然后就看着那些匠人们锻打就可以了。

有足够的精铁,苏钢,这些长枪的枪尖和戚刀的刀刃都是点了钢,通体精铁打制。这样的兵器,纵是最不值钱的长枪,枪尖,枪套,枪杆,丈二和丈五枪是三两到三两五一支,相比于那些打个枪头,随便套个枪杆,一两也不值的粗制滥造的民间长枪,云梯关这里的军用制式长枪,也可以说是大明境内质量最顶尖上乘的长枪了。

闵元启也没有叫人打那些奇奇怪怪的长枪,什么勾镰枪,虎牙枪,大枪,挑枪之类,全部打制而成的就是丈二和丈五长短枪,枪阵分两排或三排,前排长枪,后排稍短,前后迎敌可以长短互补。

丈二长枪也是相当长,并不算短了。

刀牌手用的佩刀也是全部按戚刀形制大,刀刃点钢,精铁打制,这般戚刀一般要值得六七两银子,也是精良异常。

至于镗把手用的膛把,要么改短枪,要么先用旧兵器先将就着。

闵元启有种感觉,镗把手对使短刀为主的倭寇补漏补刀是相当的出色,但面对冲锋而至的八旗骑兵镗把就显得单薄脆弱,他在考虑另一种兵器,得空去和闵元直试验了过后,再来决定是否将镗把手手中兵器全部换装。

兵器易制,眼前的火铳就是最大的难题。

一百多学徒手中各有一根精铁铳管,其脚底有夹板将铳管固定,所有人都是站着用钻条钻那精铁铁管。

就算是用的坠子钢钻来钻精铁铳管,肉眼可见的速度却是几乎看不到什么进展。

眼前的学徒都是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左右,都是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又心灵手巧,很多都是四周各百户出身,他们原本是过来参加受训旗军,希望博个出路出身,结果在考核时因为相当的出色和优秀,结果只有少量被派到骑兵中去,大半都留在工坊里当学徒了。

这个结果曾叫很多学徒不满,后来了解到匠人的收入比旗军还高之后,他们自己不管如何,其家人都是相当满足。

不需要苦练流血流汗,也不需要到战场上厮杀拼命,只要在工坊里棚房中出一些力气就能拿 到比普通旗军还高的收入钱粮,还想奢求更多?

待遇高,学习起来就认真,短短月余功夫,最少这一百多学徒钻起铳管来是有模有样,不象一开始,不是歪了就是斜了,很难钻出合格的铳管,那会子都是老手为主,学徒在一旁看着,拿废弃的铳管来练手。

这也是现在才制成三十多支合机铳的原因所在,此前老手太少了。

铳管是用一大一小两根精铁铁管卷制而成,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