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短兵(2/3)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自己的家和亲人拼命,和为了上头的功名利禄拼命,这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或许将来闵元启能将这些将士带离云梯关,给他们更好的回报和前景,但那是将来的事了。

现在的旗军们就是想着保护自己的家和亲人,他们的士气其实比客兵要高昂的多。

几乎是顷刻之间,长过二里的战线上到处都开始了短兵相接。

“刺!”

军官们单调而亢奋的喊叫声在整个战线上陆续响起。

每个跳荡局中间的长枪手早就是斜举长枪,在敌人近前之时,都是在眼前不到十步之内。

双方对峙,呐喊,辱骂,每个人都象是只亢奋的猴子。

种种丑态根本不算什么了,在这种时候稍微走神就是丢掉自己的性命,几乎每个人的神经都是高度紧张,甚至是过于亢奋,乃至于在这种时候,哪怕被身边伙伴的刀剑划伤,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太大感觉。

就算中了一刀一枪,只要没有伤到要害,很多人还是处于亢奋状态之下,会有意识的忽略自己身体的创伤,继续奋力向前。

当然这种状态也极为容易被外力打断,比如身边伙伴死伤惨重,自己身负重伤等等。

一旦从亢奋状态脱离,那么就会限入极度的沮丧之中,军队的士气低落,战阵崩溃,那么失败就难以避免了。

很多时候人多未必能战胜人少,就是看军阵完整程度,将士们能坚持多久在战场上的亢奋状态,而真正的老兵劲卒,百战余烬,就是在战场上能够冷静从容的对敌。

既不过于亢奋,也不会轻易的沮丧崩溃。

就算战局不利,老兵也不会轻易溃败奔逃,将后背交给敌人,而是尽可能的稳住战线,和身边的同伴们且战且退。

在草原上奋战多日的李陵部,五千步兵面对十几万匈奴骑兵的围追堵截,杀伤大量敌骑,从容转移,最终被围困多日,箭矢射光,迫不得已之下才被迫投降。

这就是典型的汉兵,勇悍坚毅,坚忍不拔。

旗军们显然还到不了汉军的地步,相差甚远。

所幸他们对面之敌也不是强悍勇武的匈奴人,相差更远。

两军相接,长枪刺出,有刺空的,也有刺中的。

对面的客兵或近或远,彼此推挤,脸上满是畏惧恐慌之色。

如果旗军是乌合之众,是一伙流寇,土匪,海盗之流,或是正经的没经过训练的卫所军,这些客兵也会凶性大发,有的人会主动扑向前方,希望立下军功获得升迁。

或是主动向前冲的能得到赏赐奖励,客兵也自有一套奖惩赏罚的办法。

先登,冲锋,陷阵,斩首,虽然不分会的很细,但在军伍中的强悍之辈确实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哪怕是刘泽清这种将领领兵,他也是希望麾下能多出一些悍勇的将士。

在一瞬之间,双方的战阵甫一接触,大片的客兵被长枪刺中。

旗军的长枪训练根本不讲太多的花样,就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说的那样,你长枪来我长枪去,大众一起戳刺过去便是。

就是捉枪,持枪,戳刺,回枪,简单的动作没有花巧,讲究的是快,准,稳,狠。

没有过多的花巧,也不必讲究什么右刺。

明军在国初之时,原本就是极讲究长枪戳刺和枪阵的强兵。

傅友德在国初时以两千长枪一千轻骑,面对几万北虏强兵,先守后攻,打的敌人狼狈不堪。

长枪既能守,也能攻。

国初卫所,刀牌,弓手,长枪,任何一个兵种都相当重要。

大蓬血雨飞溅而起,长枪手怒吼戳刺,回枪。

大量的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