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人才(2/3)

上货物加起来不值二两银,而且这些土匪多半出自这些村落,这年头的土匪也自有规矩,抢掠多半是到远处集镇,那里可以抢的东西多,绑票则是绑富人为主,这时候的穷人家里未必拿的出一斗粮,银子更是罕见的稀罕物,只有交两税时人们才直接卖粮换银,还得叫粮商盘剥一道,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将繁琐的实物交纳和一些杂役折纳在田亩里,以白银交税减轻百姓负担。结果便是到了崇祯年间,卖粮交税使百姓损失不小,各种地方杂税徭役也是丝毫不少,而且条鞭法贯彻执行的并不彻底,很多地方是交银两,又有不少地方还是交粮,大明的财赋制度实在是太过混乱。

梁世发沿着小道行进,前面是三灶台村,这个名字在附近已经出现好几次,估计整个盐城县四周百里最少有二十个三灶台村,这个算是最偏僻的一个。

他挑着担子,内里放着一些麦芽糖,大小不一的铁针,顶针,丝线,绒布,胭脂,头绳,还有一些锡制的小饰物之类,从货物种类来看,售卖的主要销售目标明显是妇人和孩童,和后世的情形一样,男子处于销售链条的最下层。

其实这时代男子的地位要远超后世,但男子喜欢的东西多半在城里,货郎的挑子却是没有办法挑着古董,字画,上等的文房四宝,或是名妓,酒乐等男子喜好的东西前来售卖。

听到拨浪鼓的声响后,村中立刻有孩童奔了出来,大大小小男童女童均有,十几二十个孩童均穿着破烂,面黄肌瘦,普遍的营养不良模样,梁世发见的多了,当下便放下挑子,笑眯眯的道:“莫要乱翻乱动,找家里大人要些铜钱来买,糖豆,麦芽糖均有,还有小泥人,糖人,小鼓,小竹马,竹蜻蜓,这些均有。”

众多孩子发出叹气声,也有孩童小心翼翼的道:“大叔,盐换不换?”

“这话说的,当然换。”这三灶台村距离盐城东五十余里,就是近海村落,这里的百姓肯定不会有多少铜钱,也不象城里居民能拿出一些用不到的物品换货郎挑子的东西,多半拿出来换东西的肯定还是盐。

“那跟咱们进村。”说话的男孩十岁左右,两眼亮晶晶的,却是颇能拿主意的样子,语气也颇为坚定。

梁世发有些迟疑,这种近海村子要么有海寇,要么和土匪勾连,一般的货郎均不愿进村交易,就在村口,有什么不对可以撒腿就跑。

能大摇大摆直接进村的便是悬铃的游医,不管哪种村子均需要医生进村,等闲人家是不敢为难游医,哪怕是只懂卖成方草药的江湖骗子。

“大叔莫怕。”那男孩咧嘴一笑,说道:“咱这里可不象别的村子,真的为难了货郎,风声传开去可没有人敢再来。”

这时也有一些妇人聚拢起来,在村中一幢房舍前向梁世发招手,此时便是想走也不成了,梁世发装成一些畏怯模样,挑着担子随孩童们进了村中。

他的靴子一侧插着匕首,每天晚上睡下之前均要磨一磨,梁世发倒不是指望这匕首能自卫杀敌,而是若真的有土匪要绑自己,多半是那些心理有些毛病的喜欢虐杀外人的变态,这一类土匪头目也并非没有,对这些没油水的外来人,绑了去虐杀取乐,梁世发虽担心家中亲人,但也打定主意,若真的遇到这些人找到机会便要自杀。

这一次的哨探任务是闵元启再三交代,一定要打听清楚四周百里内过百人的土匪的情报,梁世发一路走一路记,明显已经感觉到不妥,近云梯关的几股土匪毫无异常,往南多走几日便发觉多股百人以上的土匪有异动,盐城地方的土匪海寇多半是和杨世礼这盐枭有关,各股土匪异动,梁世发已经感觉到了迫在眉睫的威胁。

连想到盐池出盐之后的收益,还有自己在军中的前途,再加上家小都在百户内,若真的大股土匪海寇来袭,谁能讨的了好?便是想回家搬取家小逃命,也得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