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魏冉献计(2/3)

国,令其为县,义渠王向秦称臣,至少从名义上,归于秦地。

可谁曾想,义渠人心有大志,立国之心不死,在趁着秦国和山东诸国,一系列战乱的时候,又接连收服了失地,彻底摆脱了秦国的掌控。

直到七年前,秦国才占据了上风,一下子占领了义渠二十五城,让其国土和实力大损。

但要说秦国真正灭了义渠,那都到秦昭襄王时了,那时候采用的是怀柔政策,有多柔呢,都柔到太后身上去了。

宣太后淫乱后宫,姌和义渠王,还为其生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将义渠王哄骗到甘泉宫中谋害,其后出兵,才彻底地灭了义渠国。

虽国力不强,但总能给秦国找点儿麻烦,嬴荡的内养民息,外弱六国的国策中,就计划暂且不与山东诸国用兵,彻底安定了秦国西边和北边再说。

“如此,可令黑旗将军任鄙为使者,携带金银出使义渠,寡人亲自点兵三万,交由咸阳将军孟贲统率,北上支援冯章都督,为冯章副将。”

秦王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当即就下了决断。

“大王明断,用人有道,真乃雄主也,其后,便是赵魏两国,二国攻我秦国,当以宜阳洛阳为一重,尤其是宜阳,东连洛阳,西连函谷关,只要宜阳不失去,东向可安。

其次,当以河西之地为一重,河西之地,秦魏两国,从魏国武侯起,就纷争不断,而此处,又以少梁邑为重,少梁邑面临大河,其地势又高,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守护好此城,则东北向可安。

最后,赵魏来秦,便是我秦国定阳,只是这定阳之地,并非沃土,对魏国的吸引力远没有河西宜阳两地重要。

眼下我秦军粮草有限,只需将大军集结在少梁邑和宜阳两处即可,若是三国联军直攻定阳,那我洛阳大军,便直奔大梁,学那孙子围魏救赵之策,如此,魏嗣必退!”

能作将者,必能熟知各国军情,各地地势,甚至气候天气,很显然,魏冉就深谙此道,能对秦国地势如此了解,光这一点,就非同常人了。

唯一就是他始终是嬴稷的舅舅,能用是当然能用,但就是不能够大用。

“如今宜阳、洛阳、咸阳三地,我秦军能用者,有多少?”

秦王去安邑,留魏冉点兵,此事他应该最是清楚。

“回大王,宜阳本有战卒一万,洛阳有战卒六万,屯兵不足七万,如今又招降了不到八万大军,其中三万俱已经遣散,咸阳有一万屯兵,蓝田还有一万屯兵,如此,能用之兵,共计二十一万。”

听起来不多,可这对秦王来说,就是二十一万张嘴巴,一旦缺少粮食,不说士气,军队都管不住了。

幸好这里面多是屯兵,平时他们都在种地,不缺一口吃的,唉,真是流年不利啊。

按照魏冉这样算,这些兵力也足够了,洛阳六万战卒,宜阳一万战卒,分别为白驹军一万,擎苍军两万,皂游军两万,黑旗军两万,至于卫城军两万,尽数都在巴郡白起麾下。

可将这七万战卒分为两部,将擎苍军派去蓝田,与蓝田一万大军合兵北上,共计三万,黑旗军白驹军,再派遣两万降兵,共计五万,由魏冉统领,去往少梁邑。

洛阳七万屯兵不动,由都尉如暂代冯章之职,皂游将军蒙鹜,统率皂游军连同剩下的三万降军,镇守宜阳。

只有这样,才能够安排得过来。

将军们倒是不少,就是少兵,猛将有任鄙,乌获,孟贲,蒙鹜,都尉如这些人,统帅有冯章,魏冉,司马错,向寿,甚至是樗里疾,更何况还有一个杀神白起。

秦国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多种地,多产粮,多养兵。

“此乃都督之计,那须得由都督行之,如此,都督可亲率大军五万,驻守少梁邑,迎击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