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 夷陵君(2/3)

律面前,摒弃儒家的中庸思想,凡事不能凭借自己掂量,一切都得按法而来。

至于《秦礼》,便是儒家圣人孟轲的杰作了,从礼义廉耻这些方面,来宣扬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家国思想,确定忠君之道,比方说所提倡的孝道,就非常不错,若是没有孝道,必定会影响到一国的人丁。

最后还有《秦志》,其实这是一本地理书,书中主要阐明了天下的大河、大山、政治形势,还有重要的城池这些,简而言之,这就是一本当代世界地理书。

以现在所知道的极限,全部都纳入其中,虽然名为《秦志》,但也可称之为列国志,教授正确的世界观,让人人都知道,与天下相比,秦国才是最优秀的,增强庶民的荣誉感,有了这四本书,可以说是一切的开始。

日后的小学宫、中学宫、大学宫,也必定是以这些书籍为重点、为蓝本,再编著新的书籍,适用于各个学宫,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四言,只有《秦律》出自邢尉令,其余则都出自治礼台,这是也是在昭告天下,秦国的本,还是法。

相比于其他,这才是让嬴荡最自豪的成就。

“回大王,近些年来,大王修学有功,臣也明白了这民心一说,臣常看的书籍有我秦四言、儒家经典、法家经典,还有一些就是道家、兵家之说,反正就是杂乱无章,让大王见笑了。”

嬴荡点了点头,看来这位夷陵君没有只是贪图享乐,将自己给彻底的玩废了。

当然,秦昭襄王肯定非常有志向的,毕竟能忍到四十多岁,还不忘初心的人,可不多啊。

“好啊,好啊,吾弟如此,寡人也就放心了,以后我秦的疆土,必定不止步于身前这些,夷陵君须得潜心修学,日后定有大用之处。”

听闻此话,嬴稷是欣喜异常。

在这里的四年,他早已非那个在燕国的质子了,更非那个初回秦国,手足无措,一切都需要母亲的指教,才能行事的懵懂少年了。

他虽身在夷陵,但这天下的事情,他还是尽可能地会去了解,他不仅自己学,而且还拜访了不少四郡名士,更是亲自走上田间地头,看过农人,看过庶民。

他做这样多,就只是在印证一件事情,大王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很显然,秦国的一切,是越来越好了,无疑是对的。

但他又每每想到,因为季君之事,他永远就要在此终老了,虽然好是好,可有些时候想起来,还是有那么些不太甘心。

听到大王要来夷陵,他早就有了准备,现在直接听到大王的承诺,如何能不喜悦呢?

“臣弟多谢大王,臣弟听闻,汉中、蜀郡之地,奉大王的令,都是治理得不错,尤其是这荆州郡之变,臣更是看得一清二楚。

虽同为我秦之公族,可这些兄长们却都能为大王效力,只有我只能在此悠悠然然,夫为丈夫者,岂能无志者,此乃臣弟之心,请大王恕罪!”

能听到这样的话,更是让嬴荡对嬴稷放心了。

当一个人开始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候,那说明就能被信任了,若是嬴稷只说自己想孤独终老,钓鱼种菜,那他就应该开始担心了。

“哈哈,看来吾弟之心,此间早已是容不下了,天下之事,皆有心者为之,只要有心,就必定能够事成,吾弟所思,寡人必不能负,此事等入了城再说,寡人都有些饿了!”

这事情要说清楚,又是长篇大论了,总是站在城外,也不是一件好事。

说起来,这嬴稷的待客之道,还真是不咋样,难道就不知道先请寡人吃饭,寡人就算自己不饿,可媳妇总归是饿了吧。

“是臣之不善,请大王恕罪!”

经过明显的提醒,嬴稷才反应过来,一脸的歉意,之后又到车驾跟前,朝着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