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一章度尽劫波兄弟在(2/6)

谁也无法抹杀掉你的功绩,你注定应该成为一代天骄!这两年你失去了方向,懈怠了!“

说到这,他缓和了语气,语重心长的说,”谁都有毛病,没人能够苛求你十全十美,何况你本就是个骄傲的皇帝!俗话说权利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你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这点,肆意妄为,骄奢淫逸。这两年大明是个什么状况,你心里没数吗?还把自己也弄成了这副德性。小弟今天救你,不是因为你是皇帝,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大哥,我最亲的亲人。我不想失去我唯一的大哥!你明白吗?”

此时,皇太子和内阁的诸位大臣也闻讯赶来,见到齐王像抱小孩一样抱着正德皇帝,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强忍着纷纷上前见礼。等朱厚炜安顿好正德皇帝从马车上下来,他拍拍眼圈发红的朱载康,说道:“康儿这些年做的不错,四川的事办的很漂亮。你别哭!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不用担心,我带你父皇去治病,他会好起来的!”然后冲着众人一揖,说,“诸位,皇上不在的这段时间,朝堂稳定就拜托各位先生了!”

“殿下,皇上的病……”首辅费宏上前一步,迟疑地问道。

知道他们在想知道什么,朱厚炜表现的很自信,说:“诸位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都是值得信任的。太子监国期间,要尽量听听诸位先生的意见。你们不用担心,有本王在,皇上肯定会康复的!”说罢深深一揖,众人纷纷还礼,朱厚炜转身登上了马车,对着驾车的马三炮喊了声“我们走”,马车出了豹房,扬长而去……

出了德胜门,眼见窗外沃野平畴,青葱一片,本来还在赌气的正德皇帝不觉心中一爽,他贪婪的看着窗外的景色,竟然忘记了和朱厚炜拌嘴,安静了下来。车入昌平县境,齐王府老太监何鼎已恭候多时。路边临时搭起的凉棚里,戚宁带着一帮护卫也在这里等候,看见马车过来,戚宁赶紧集合队伍跟了上来。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是皇帝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后,亲自选择的陵地,二十几年前先皇驾崩后,朱厚炜专门在此修了一个守陵的院落,他这次特意安排正德皇帝在这里养病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把那位神秘的时空穿越者留给他的宝贝都放在了这里,也只有这里才有药物可以治好正德皇帝身上的毛病。

正德皇帝得了什么病呢?没错,的确是中风,是由高血压导致的中风,其实这是朱家的遗传病。基本上历代皇帝都有。唯有朱厚炜这一脉就没有这种毛病,可能是因为时空改造过的原因。正德皇帝还有一些基础病,所以这次中风危及到了性命。朱厚炜和正德皇帝感情还是很深的,他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哥哥,既然自己小时候对朱厚照许下过诺言,他就一定会兑现。

这天寿山的确是一块难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里,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来脉虎踞龙腾,悠远有致。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称为龙山,右边称为虎山。从天寿山正中一处叫康家庄的村子后头,密林里流下一股清澈的山泉,迂回流过这片三山环抱的平坦腹地,然后从龙山与虎山之间潺潺流出,流向广阔的平原。无论山形水势,还是土层植被,均无一点可挑剔之处。

朱棣当年选中这块陵地后,便把康家庄的村民尽数迁出。在其旁边修建了自己的陵寝,民间所传“康家庄边万年宅”,指的就是朱棣的长陵。自朱棣之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一共六个皇帝的陵寝都在这天寿山中。

根据正德皇帝旨意,正在修建中的朱厚照的康陵,是这山中的第七座皇陵了。后世的时候,朱厚炜也来过这里,这就是有名的十三陵。马车在龙虎二山之间的大红门前停下,这是皇陵的正门。所有官员、军人等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