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为缘人间几轮回(3/6)

任南洋总督,翌年平定苏门答腊回教叛乱,再次得到朝廷的嘉奖。正德四十五年(155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出任兵部尚书,入内阁,擢任军机大臣。

车队出了德胜门,眼见沃野平畴,青葱一片,不觉心中一爽。从正德皇帝犯病到去世,差不多也有大半年时间了,胡宗宪一直郁郁不乐,这是因为最近他与首辅严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虽然严嵩这几天屡屡作出和好的姿态,但胡宗宪心底清楚,这只是严嵩害怕他与新皇帝的关系太好,而做出的防范措施,并不是真正地摒弃前嫌,因此也只是表面应付。

按说胡宗宪和严嵩两个人本来关系不错,严嵩一直是胡宗宪的老上司,当年他还是接得严嵩的班出任吕宋总督,成为了朝廷的二品大员。可是进入内阁后,严嵩刚开始拉拢他,对他比较客气。后来也许是两人的执政理念完全不同,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反正两个人的起了龌龊。

严嵩这个人喜欢拉帮结派,胡宗宪很看不惯这一点。他知道是自己因为不愿意加入严嵩的小圈子,得罪了严嵩。反正从他一入内阁,严嵩就处处针对他,一副不把他赶出内阁就不罢休的架势。总之,如今两个人尿不到一起去。这件事在朝中也不算什么秘密。他们两个人的矛盾不仅顺天、应天两府的官员们都已知道,甚至那些退休致仕的官员也耳闻其详了。

想起这些烦心事,本来心情好了很多的胡宗宪叹了一口气,更加觉得心中烦闷。这些年也不知怎么回事。气候一直反常,时为初夏,天气就闷热无比。炽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泻。驿道两边的杨柳,叶子都晒得蔫蔫的,躲在浓荫深处的知了,高一声低一声的嘶鸣,更让人感到闷热难挨。

刚出城的时候,因为还是早晨,凉风悠悠,阳光也不撒泼,胡宗宪因此心旷神怡。车子上了国道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毒辣辣的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国道上又无遮无拦。人坐在车里,只能被太阳暴晒。

他乘坐的汽车,燠热如同蒸笼一般。轿车的窗户虽都摇了下来,但刮进来的却是热风。车用空调到现在还没有出来,吹到脸上都有些烫人。这要是到了仲夏,乘车外出简直就是受罪。虽不停地打扇,他仍汗下如雨,那一身青服乌纱黑角带的穿戴,都已经湿透了。

车入昌平县境,昌平县令赵构已恭候多时。路边的凉棚里,衙役们已摆好了七八桌酒席,招待胡宗宪一行。火蒸火燎的胡宗宪胃口全无,只喝了一碗绿豆稀饭,吃了几片西瓜,就又催赶着上路了。大约未时光景,胡宗宪一行来到了天寿山的大红门前。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是明代第三代皇帝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后,亲自选择的陵地。为选择一块理想的“吉壤”,朱棣从全国各地召聚了一批有名的风水大师,让他们跑遍了北京周围的山峦岗地。

当年,这些风水大师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几个月,最后遴选了五处山陵,绘出图样来让朱棣圈定。朱棣又让他最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大相士袁珙参与意见,多方斟酌,终于把风水大师廖均卿挑选出的黄土山选定为皇陵。朱棣嫌黄土山名儿不雅,遂亲改其名为天寿山。

胡宗宪的车队在龙虎二山之间的大红门前停下,这是皇陵的正大门。所有官员、军人等到此一律下马,连皇上也不例外。胡宗宪已经在昌平县另换了一套干净的素服下车。武宗皇帝去世第二天,就来这里督工的礼部左侍郎李春芳和钦天监夏官孔祥熙,这时导引胡宗宪从大红门的左门步行进入陵区,沿着青石长阶走上感恩殿,这是皇帝前来祭陵的驻跸之地。

走在长阶上。胡宗宪清晰的还记得正德三十八年清明,即将担任吕宋按察使的胡宗宪陛辞之前,曾随着正德皇帝来这里祭过一次陵。皇上亲祭了太宗的长陵与孝宗的泰陵。余下四陵由皇上指定四名大臣代为祭扫。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