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七章袁家的生意经(2/2)

出说话之声。袁胤进屋通传,片刻之后,一名老者领着两人出门相迎。

老者面容苍老,头戴褐色帻巾,须发斑白,孔融连忙上前揖礼道:“融见过召阳公。”

袁淳笑道:“文举大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夫早闻,果然是圣人后裔,仪表堂堂。”

袁淳身后两人也上前与孔融见礼,通名得知乃是袁贺之子袁闳、袁忠。

刘宇知道袁闳的名字,此人看不惯袁家骄奢无度,在家中筑土屋自守,后来带着兄弟们隐居山林避祸,是位贤者隐士。

袁闳兄弟两人头戴帻巾、衣着朴素,与袁胤一身锦袍截然不同,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屋内窗明几净,桌上堆放着竹简,南墙书架上堆满了帛书和简书,刘宇注意到案几有一叠纸书,看来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

屋内铺着木板,板上有蔺席,四角压着铜镇。天气已冷,蔺席上又加了一块三尺见方、颜色鲜艳的织毯。刘宇在洛阳南市见过这种由西域而来的织毯,三尺见方的价格在三千钱以上,看袁淳屋中便有五块,足见袁家豪富。

孔融有求而来,与袁淳谈了几句《易》后,便将要钱粮、要人相帮的请求说了出来。

袁淳理着胡须,慢条斯理地道:“老夫虽然主事,但钱粮乃是大事,需与族人商议一番,来日再答复孔大人吧。”

从袁府出来,孔融叹道:“袁家四世三公,世受朝庭大恩,国难当头,却吝惜区区钱粮,着实让卧雪堂蒙羞。可惜本初不在家中,要不然他定能慨然相助。”

刘宇没有作声,袁家看似盛极,实则烈火烹油,离衰亡不远了。

送走孔融之后,袁淳召集族人商议资助官府之事,以袁胤为主的一派认为已送去三万石粮食,官府索求无度,不能再送;而袁闳一派人早认为国家有难,袁氏当鼎力相助,方对得起先祖之风,双方吵个不停。

袁淳凭几而坐,用手中如意轻敲道:“孔文举乃圣人后裔,他的情面不能不给,便再送两万石粮、钱五万。但也没有白给的道理,孔文举不是说要人相帮吗,族中有意入仕的子弟选出三个来,有秩、啬夫他总要给吧,还有家中宾客有意任亭长、游徼的,可以一同前去官寺听从调遣。”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