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千里奔波(2/3)

十名亲随各骑快马一路赶向江浙,路上不敢耽搁。每两天方寻客栈安顿一宿,平日里都是马不停蹄一路疾奔。就连吃饭也是耗时甚少,终于在五月底赶到了江浙行省泉州府。

泉州幅员辽阔,枕山面海。此地有一处海港名曰‘刺桐港’ 在唐宋元三朝,更为对外商贸重要港口。

说起泉州,更要说起一位名人。此人复姓欧阳,单名一个詹。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人,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即从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已是第六世。欧阳詹的先祖及父亲,哥哥都曾在闽越的地方任官吏。

欧阳詹是唐代大儒,自幼刻苦用功饱读诗书,少年时已是进士及第。他的才学在当时的泉州乃至整个福建行省,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都是高山仰止的楷模。欧阳詹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却也是历尽艰辛方得正果。在贞元十五年才被朝廷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的官职。(丰郎猜测如果在当今社会,这个国子监四门助教相当于名牌大学副教授。)

泉州如此人杰地灵,当是个修身养德之地。大奎此来却是来拿人,拿一个贪赃枉法的贪官,如此一来却有些不应景。

泉州城防兵士在城墙上远远看到二十余骑快马奔来,不由各自心中疑惑。带兵的伍长见到当先一人身穿绯红长袍心中更是惊异。

大奎带着属下,马不停蹄奔进泉州城,守卫城门的士卒哪里敢拦?除非下海洗澡时脑袋进了水,不然也认得大奎身上的官服不是他们这些小虾米能惹得起的。

泉州城内十分繁华,街上行人遍布,大奎等人入了城只得各自勒马徐徐前行。待得到了泉州知府衙门,这才各自下了马。

衙门口值卫的几名衙差见到大奎等人来者不善,那班头连忙过来走到大奎身前,哈腰赔着笑脸问道:“不知大人何来?所为何事?”

大奎将腰牌递给属下,伸手自怀中取了腰牌亮在这班头眼前。班头看了半响才回过味儿来,直惊得险些一屁股坐到地上。

‘江南通政使’这五个字可是甚为响亮。因为朝廷早有通报,江南通政使总责江南百官廉政,但凡有贪赃枉法的地方官员皆可先斩后奏。这班头久在泉州知府衙门当差,自家的老爷什么德行他心里自然知道,通政使大人突然从天而降一般来到泉州,所来何事他也就猜的**不离十了。

不等大奎吩咐,身后早有十余名属下赶到身前将这班头及五名衙差一举拿下。

大奎不温不火的问道:“本官问什么,你便答什么,若是敢谎言欺瞒,本官必不饶你。”

班头被两名侍卫按着跪在地上,心知此事绝难善了,不由得满口应承:“大人饶命,小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奎满意的点点头问道:“潘磊现在何处?”

班头忙道:“潘大人…哦,潘磊今日没在衙门。被葛老爷请去喝花酒了。”

大奎一楞问道:“潘磊却到哪里喝花酒?”

班头不敢隐瞒,只得一五一十的答道:“在城东的香泉坊。”

大奎左右看看,街上百姓已有数十人围观,当下便吩咐道:“进衙门问话,都起来吧。”

大奎手下众人当即押着这数名衙差进了衙门,其余的属下将马匹也牵了进去。

到了院中,大奎这才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