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3、起锅了(2/3)

“现在最关键的是情况不能确定,只知道海匪在通海登陆,其他都不清楚,要是都躲又能往哪里躲?”五叔还是先说了一句,“守吧,家里就这些人,守不住啊!”

“等下我去找族长去,现在天马上亮了,可以先让一部分老幼先撤去西边的金坛,按照县里的说法,即使海匪往这边来,也不会去金坛。”袁朋思考了一下,还是有了决策,到底是经常场面上见识过的,应急能力不错。

“其他人,我跟族长商量一下,召集青壮家丁先把圩门和圩墙守住,只要我们坚持住半天,海匪就不得不退。”

袁睿还是佩服这个大哥,事情处理的算是恰到好处,不偏激不保守。

袁睿正想附和大哥一下,突然之间,脑子里一闪,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大哥,五叔,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这个时候,就别客气了,危急时候有啥说啥,”五叔也是直性子。

“听到报信人的说法,我突然有个想法,这股海匪先奔这小李庄去的,通海人都知道这个小庄子就几十户人家,还都是务农为生,根本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可抢,说明这伙海匪对通海不熟悉,这是一。二呢,阿牛提到,这伙人一哩哇啦的说话不清,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县里已经把所有的团丁都安排好了,陆家连家丁都上了城。按照现在这个防守,就是那种千人大股海匪想一下子袭占通海,那都是妄想。更有甚的这些海匪对通海完全不熟,不是来自寻死路是什么。”

“我想,这股海匪大概率会去袭击通海县城,他们完全没有路数,所以不会有其他的筹划,那也大概率会有个结局,就是碰的头破血流,断臂而回。这个时候,危险却是最大的,这股海盗集中起来到是好办,就怕他们分散开了,在县内四处烧杀抢掳,老百姓都是手无寸铁的柔弱之人,一旦遇到他们,那就会死伤惨重,我们要防止的就是这个。”

看到五叔和大哥不断点头,袁睿说了一个新思路。

这要得益于刚刚袁睿想起来的一些事情,历史上,海匪祸乱沿海几百年,按照现在的时空,还只是海匪的起步,不过几百上千人一股,在未来的几十年,随着沿海吏治腐败,官兵战备松弛,海匪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耗费了某个王朝近半的军费,直接加速王朝灭亡。

天大亮,季家庄的百姓其实已经收拾了快一个时辰。

天还没亮,袁朋就把族长拉了起来,睡得迷迷糊糊的族长很是不满意这个时候叫醒自己。

可是当他听说海匪来了,连一丝的睡意都没了,洗漱都没顾上,马上把所有的大家长都喊来了,商讨针对海匪怎么应对。

那边村民们还在抓紧一切时间收拾,首先是把值钱的小件物品什么字画、古董全部放到了地窖里,跟粮食杂物堆在一起不容易被发现。

那些大件物品放在那不动没事,拉不走,砍烂了也没关系。还有就是一些金银之类,不能随便乱放,只能随身带着,万一没被海匪抢了,被其他手不干净的人拿了也麻烦。

最后是人,老幼妇孺不用说,先往祠堂里躲着,其他地方更不可靠,再把能动手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圩门堵上是肯定的,圩墙里的土里挖个坑,里面插上很多竹签,再把人布在几条村道两旁,拉上绳子,每人一根削尖的竹竿。这样的防守,村里人是轻车熟路,当年对付异族人就是这样干的,当然,对付土匪,山匪也是这样的。

季家庄的人还有时间收拾,县城里其实也炸锅了,南莫的里正等刘参将跟留守的官兵都走了,自己也不耽误,交代了几句,拉着两个后生套着一辆马车直奔通海县城。

汪知县好不容易放下心,县城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