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0、生意经(2/3)

睡意了,官道有点颠倒还受得住,天气也还舒适,但是袁睿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现在这个季节,花刺南下,他们疯了吗?

袁睿把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全部过了一遍,发现很少在这个季节南下的,那边马上就下雪了,花刺整个后勤怎么搞?

按照花刺的习惯,都是劫掳一番就走的,难道这次花刺变了方向,准备跟蒙古一样想占中原。

其实他没有想到,花刺人是六月份就开始南下,走的是沙漠边缘的道路,就是想着绕过榆林重镇。

(蒙古南下历史上多是夏季,明朝初期选择秋季南下,造成明朝大败,皇帝被俘,整个武将队伍团灭)

看来花刺这次一定做了大量的准备,这场仗难打了,花刺在冬季战斗力不行,夏军更不行,待在南方一些的军队连严寒都不一定扛得住,还别说去打仗了。

袁睿想起一事,未来的军备中,还真有轻便羽绒这个军服,趁现在还有时间,要是能抓紧时间在下雪之前把加厚羽绒做出来,送到边关,最少在寒冻这块可以减少一点损失。

接下来的几天,袁睿在家里什么都没有做,开始准备制作羽绒服样品。

他知道羽绒服之所以在未来成为风靡一时的必须品,关键有两点。

一是,羽绒不能用开水烫完以后拔,二是肥皂清洗。

现在最重要的是肥皂,现在的肥皂是最原始的那种,要想做成臭肥皂,最重要的是碱的使用,按照相对的比例,肥皂的质量就会有改变。

他让王伯和大山去买了二十几只鸭子回来,宰杀后,完全用手工进行了羽绒拔除,好不容易收集了两斤的羽绒,他又按照知道的程序完全进行了处理。

总之,费了好大力气,又在小河的帮助下,两件羽绒背心做了出来,没错,只做出了羽绒背心。

袁睿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终究没错,这些专业的事自己还真不行,不过还好,只要有样品就行,确保有作用,其他以后就让给专业人做。

袁睿也不耽误了,把陆二公子喊来了。

接下来,一切都简单了,二公子用快马送了一件给了松江孙家,后来这件衣服又被送到京城工部侍郎徐连手里。

这边陆家和孙家一家出布匹,一家找人,季家庄的一个小作坊就这样建起来了。

季家庄妇女很多,又都是家乡人,所以,一开始就来了三百多,后来,陆陆续续的到了近五百。

随着出产的样品越来越多,陆家在通海边上也建了一个大作坊,一开始就有五百妇女做事。

袁睿做的是简易版,根本不是那种可以重复利用的,直接全部缝死,穿烂了就丢,所以做起来很快。

一个手脚快的妇女,开始慢点,一天勉强一件,后来熟练了,一天差不多能做两件。

半个月后,第一批一万件羽绒背心运往边关。

一个月后,又一批三万件羽绒背心运往边关。

巡察使杨坤伸了伸发麻的胳膊,这段时间,确实太累了。

他以为这次自己也逃不过被免职的下场,不管是广陵失陷还是富安被抢劫,他都难免其责,更不要说通海有上千百姓伤亡,不管谁再这个位置上,估计也难以幸免。

可最终,圣上只是下旨申斥了自己,先将董路下狱,后又免去沭阳府崔知府、广陵知县、富安知县的官职。

为此,他还偷偷给恩师于公去了信,想了解朝堂最后的处理意见。

于公没有回信,只是给送信人说了几个字,有功抵过,就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