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95、兄弟论国策(2/3)

直为了坐这个位置争斗,后来又为了社稷安稳不停地退让妥协,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确实是我的无能。”

淮王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安慰眼前这个已经灯枯油尽的老人,但有一点,他清楚,父王确实不容易。

不是他不能干,是他的掣肘太多了,外有异族不断的入侵,内部争斗严重,让他这个大家长不断地寻求平衡,以图江山稳固。

“父皇,经过这几次大战,边关百万将士可确保大夏江山稳固,民生,仅仅江淮荒田开垦就有百万亩之多,现在正在尝试增产,袁睿已经可以将稻谷产量提升到六百斤一亩,只要粮食有了,人口的增长也会快速起来,大夏一定会越来越强盛。”

熙宁圣上欣慰地笑了一笑,闭上眼睛,两滴眼泪从眼角流下。

淮王看着父皇睡下,悄悄地退出内殿。

看着漫天的星星,他心里不禁念叨了几句,自己这个弟弟从小体弱多病,历经了多少磨难,现在算是解脱了。

不知天上哪个星星是弟弟,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身体健健康康的,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

不知不觉,他来到了内殿边上的一处偏殿,看到门口众多的侍卫兵丁,他才意识到,到了楚王一直关着的偏殿这里。

楚王上次在大殿上看到自己,虽然知道大势已去,但还算坚强,一身傲气,没有跟淮王这个大哥说一句求饶和解释的话语,后来被直接带到了这里。

对着施礼的侍卫摆了摆手,怀王信步走进了偏殿。

昏暗的大殿,几步远才有一支蜡烛,夜晚显得特别空旷。

一张矮几,一支蜡烛,一丝火苗,一个孤单的身影。

淮王站在几步远的地方看着那个一动不动坐在桌后看书的弟弟,脸上的神色很是平静。

也就三天,那个意气风发的楚王不见了,面前的这个人好像一个落难的书生,有点憔悴,但仍是满身的傲骨,消瘦的面颊显出的却是淡然。

“这段时间王弟读的什么书?”

“王兄来了,还是坐下说吧,你站着我要仰头,不舒服,也失礼得很!”

“你读了这么多书,能不能告诉我,大夏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淮王一笑,直接在矮几前的地上坐了下来。

“王兄这是来教训我呢,还是觉得心里有愧!”

“有愧?今天下午,吴王弟在湖州死了,这几个兄弟中,他是最有才学的一个,可惜!遗憾!还是说又是谁的问题?”

“他生来就体弱多病,死了也是一种解脱,按理我应该去灵前磕几个头的!现在这里磕吧!”

说完,楚王直接转了个身,望着湖州方向磕了几个头。

“前一段时间,我跟袁睿闲聊,很好奇地问了他,做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出来,学问又好,诗词更是没说的,要是去做官,造福的就是更多的百姓。”

“可他竟然没有多少欲望去做官,我很奇怪,他跟我说,他要的生活很简单,希望家人健康,生活富足。他也希望他身边的人都能安居乐业。”

“所以,他做保暖衣物,为的是冬天老人小孩不受冻,他改良水田,是为了能多打粮食,让百姓不受饥饿之苦。他更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让百姓免于战乱,他就改良了战车,让花刺不敢南下入侵。”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整个大夏,赋税五成,户部收上来的不过就是百多斤一亩,就这样,边军还是吃不饱,百姓更不用提了,一季收成,一季都不够。”

“魏国公跟我说,他已经在做尝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