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真的要做土硝?(1/3)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系统提示:看官老爷们,请不要在用膳时本章节哦】  “他前几天可有什么不适?”郎中询问着乌卡的病情。他的情况不容乐观,天花病毒已经开始发作了,脸上和背后都出现了小片的红疹,高烧已经使他昏迷了。这是天花发作初期的症状。  “这两天有些发烧,还说背痛。但没有大碍,我们也没太在意。结果今天早上脸上就有了红色的斑点。”  “这样看来,几天前火毒就发作了。那火毒入体至少是五六天前。行,还有得救,去找蜂蜜来”  行军中当然不会带蜂蜜,不过地处荒郊野外找个蜂窝还是不难的。两名殷兵得令后立刻去附近的树林中寻找。  “老陈啊,我们的人都种过痘吧?”用“种痘”来预防天花是明朝很流行的方法,尤其是在南方。这种“以毒攻毒”的疗法类似于现代的疫苗接种,可以通过让患者感染失去活性的天花病毒来获得抗体。这是  “是的,在福建就种了痘。陛下知道阳洲这边天花肆虐,提前做了准备。”  “我们早该给殷人也种痘的,可惜时间太仓促。你现在调查一下,把所有和乌卡有过接触的殷人全部隔离出来,往陛下那边走。乌卡这边,你派几个我们的人抬着他回去。两批人要分开出发,乌卡要在下风向,不然火毒可能会进一步扩散。”  “好,我这就去点人。你们两个,赶紧骑着马回去报信!”  “蜂蜜找来了!”  “把他的衣服脱掉,全身都抹上蜜。这会他晕着没感觉,等他醒了就要受罪了,涂了蜜好歹能躺得下来。本该用升麻煎水给他喝的,随军没带。我记得船上备了一些,陛下那边应该有。他感染三五天才发作,这几个时辰也没有生毒疮,看来火毒不是很猛烈,尽快处置应该能保住命。”  欧洲人不但给阳洲带来了血腥的屠杀,还给殷人带来了天花。这种病在白人身上致死率不高,但在“正史”中却在两百年内让阳洲原住民的人口下降了90%,这比火枪杀死的人要多得多。到了19世纪,只有几百万原住民幸存了。  两批人依次向北出发。行至半路,却有几辆马车从指挥部的方向来。  “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我们去北边的新城,那边有痘苗,种下去就能活。这几袋升麻水喂他喝下去。”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此时的乌卡已经醒了,病情已经进一步恶化,身上开始出现大片的红点。好在事先在全身涂了蜂蜜,没有发生大面积感染,也让减轻了他的疼痛。  与此同时,带着百姓们北上的孙和京也接到了传令兵的信件。  “知道了,我们这边会做好接受病人的准备。种痘的诊所已经建好了,我们正优先给殷人的孩童种痘。这痘苗是福建那边成熟的痘苗,火毒已经褪尽了,孩子们接种以后都没出什么问题。”  明末的种痘方法已经经过多次改良,接种成功率很高。远征军主要采用的是“水苗法”接种——将苗种包裹在棉花内,沾上水,放进患者的鼻孔内,十二小时后取出。七天内如果患者发烧,那么就接种成功了。  之所以采用水苗法,除了接种成功率高以外,它对治疗天花也有一定的帮助。天花发病的患者接种水苗后病情会减轻,存活率大大上升。这对天花肆虐的阳洲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另外,把这个带给陛下。”孙和京从桌上拿了几个“小石头”给传令兵。  “孙指挥,这是...金子?”这几个不规则的石头闪着耀眼的金光。这么多金子能在大明买下一片可观的田产了!  “唉,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出发的前一天,崇祯和孙和京这样交代:“你从指挥部出发,先走到海边,然后顺着海一直往北走,骑马两天,步行大概五六天就能看到一个窄窄的海峡,在那里建城就行了。”  “可是陛下,这没有地图,我怎么确定那是您说的位置?走错了怎么办...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啊。”  “嘿嘿,附耳过来。”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