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737章 海上丝绸之路,风波起!(2/4)

开始拿人,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什么背景都在皇宫里那位至尊的怒火下灰飞烟灭。

朝廷这一波低价出粮最后不仅没亏,还没收了大批钱财和食盐粮食,可是让各地商贾们知道了朝廷新法的厉害和什么叫投机倒把***的下场。

用沈家老太爷的话,那就是「一群被猪油蒙了心的死人,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还想着和朝廷作对,死有余辜就算了,别牵联着我们这些好好做生意的。」

受那些被张相爷定性为「投机倒把***」的商人影响,各地衙门那段时间严查各家商人情况,可是把各家吓得不轻,毕竟说破大天,你就是富可敌国,在朝廷眼里也不过是一头肥猪,朝廷真要下手,你除了待宰还能如何?

沈超倒是没多想,当今朝廷可是讲规矩的,无论是圣上还是张相爷,人家那是什么地位

别人发财靠脑子,靠机遇,靠背景,但圣上和张相爷则是决定着你们能不能发财,人家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沈超作为沈家二房的嫡子,如今正值而立之年,今上登基时他不过十余岁,可以说他是真正体会到新政改革的那一批人。

从天启二年开始,朝廷在变化,衙门在变化,什么都在变化。

当时作为十五六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沈超也是颇为崇尚张好古提出的新学、实学对东林旧学万分鄙夷,认为自己将来起码也是个挥斥方遒的一代名臣。

奈何,沈家在江南,当时新学在江南不显,他也没能溜去北方。

后来爆出来事情倒是不少,圣上都能遭遇刺杀和阴谋,可随着这些小波小折过去,当今圣上龙威愈重,朝廷的威仪也在不断的体现,破辽东,平漠南,收交祉,朝廷新军向天下人彰显了朝廷的实力,新政的推行在朝廷几十万新军和遍布各地的大同书院,新党士子下已经成为了朝野间的真理。

至此,沈家也开始向新党靠拢,如今沈家是愈发的感受到了新党的好处,不贪图你的钱财,也不需要你的恭维,只要你不违法就什么事都没有,如果你还能做些实事,那新党就更喜欢你了。

拿如今的船队来说,如果不是有新党的支持,沈家也不可能轻易的融资上市啊。

站在船头上嗅着海上那清新的空气,这些空气可比如今江南的一些地方好多了。

如今江南的乡下庄园还好说,但那些大城各个在弄什么工业化,工业化的确带来了便利,带来了钱财,但也将原本的好空气给弄得乌烟瘴气。

朝廷推行的工业化,对风景秀丽的江南来说,相当于在一副精美的烟雨画卷上抹了灰,但谁也不可能拒绝工业化的进程。

沈超也是到过天津府,看着那冒着滚滚黑烟发出刺耳汽笛声的火车在驰道上奔驰的画面,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东西才是未来。

在吃饱穿暖,养家糊口之前,没人会在乎其他的。

不过实际上眼下大明南北直隶的工业化进展也有限,因为各类工厂都是紧挨着城镇,依托充足的人口市场以及道路便利,所以一些小城市,或者城外的庄园,山村还是那么漂亮,充满了诗情画意。

嗅着海上有些微冷带腥的空气,沈超感觉自己还是喜欢海上生活多一些。

沈家各房,大房虽然在打理生意,但大房的孩子都在学习,他们希望能在未来再给沈家多几张官衣。

三房那几个,一个个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到是在江南弄出了不小的名头,称什么几子,但对沈家来说,没什么用。

各房你争我斗,想着在如今愈发富裕的沈家争夺自己那份家产,这有什么意义?

沈超觉得,他天生就该在海上,这海上风光多好啊,

正午时分,天上太阳高挂着将和煦温暖的阳光洒在海面上,蔚蓝的大海碧波荡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