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869章 魏公公招了,张好古科举舞弊!(2/4)

次两次百姓造反,毕竟这种事经历多了,自大明一朝,从太祖皇帝到如今,哪朝没经历几次百姓造反啊?

只要皇帝有信心,有平叛的决心,集结大明的人力物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可还没等温体仁他们松口气,就听到朱由检说:」大明的心腹之患,不是百姓造反还是辽东张好古和他的大同党!

此獠以取代辽东建奴和北方靴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比之百姓造反,朕更要除掉此獠!」

大明富有四海广有天下,朕就不信平不了张好古!」???

温体仁、施凤来、杨昌嗣等内阁大学士个个都懵了。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给你增加信心不是让你可以妄想啊!

除掉张好古,你哪来的自信说这话?

别说温体仁他们了,就连孙承宗都对朱由检的妄想不抱信心。

如今的朝廷有能力对辽东开战吗?

到时候真打起来,就不是朝廷王者之师横扫辽东犁庭扫穴,而是辽东虎狼入关,天下都要变色了!

因此,孙承宗委婉的提出建议:「陛下当务之急,应当还是扫平甘陕之患。

所谓攘外还须安内甘陕一日不平,就一日威胁山西、河南,一旦流民涌入山西、河南,那大明心腹之地必然糜烂,到时朝廷再想平叛就不是用几万兵,几十万两银子可以做到的了。」

刘鸿训也是连忙说道:」下,次辅所言不虚,朝廷如今应当把精力对准甘陕,只有平了甘陕之乱,朝廷才能腾出手来集中全力对付辽东,否则朝廷就是两线开战,很容易两线糜烂啊。

孙承宗,刘鸿训都不支持朱由检如今对辽东动手,朱由检很是不开心。

但朱由检又不得不承认,孙承宗和刘鸿训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照二位阁老所言如今朝廷应当应对西北而不是东北了?」

那如何平叛西北,二位阁老可有建言啊?」

刘鸿训愣了下,干巴巴的说道:」臣以为,西北流寇大势已成,如今之计,当集结朝廷大军,徐徐图之。

孙承宗知道的比刘鸿训多一些,哪怕是只看战报,孙承宗都能通过自己几十年我马生涯和镇守边关的经历推测出来很多东西。

因此孙承宗敏锐的察觉到,看起来单纯的百姓造反起义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否则这些造反的百姓不可能这么快席卷整个甘陕,更不可能有如今这般无可阻挡的气势。

说到底,一群大字不识几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他们懂什么战略大局懂什么排兵布阵?

可如今这些农夫竟然把甘陕地方治理的不赖,还能训练出大批精锐乃至和朝廷的精英以及边军展开正面的军阵对决,这特么是农民起义军能办得到的?!

如今天下那股势力能有这样的力量,孙承宗一想就明白。

孙承宗能想明白的事,钱谦益自然也想得明白,他甚至看的更长远一点。

因此钱谦益是一句话不说,反正朱由检都打算让他出阁了,他还说这些干嘛?

朱由检从刘鸿训那里没得到什么有用的就再次看向孙承宗,他非常希望孙承宗能用他丰富的边关经验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可孙承宗如今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为单纯的对付起义军并没有什么用,起义军背后那个若隐若现的影子才是最关键的,显然,这还是大同党和朝廷的矛盾。

朱由检见这些内阁重臣给不出一个答复来,烦躁的挥挥手让他们都退下了。

到了夜晚,朱由检还在武英殿批复着各地的折子,周皇后见自家男人这么辛

苦勤劳于是亲自送来了莲子羹。

毕竞竟朱由检这段时间着实有些上火,嘴里都生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