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章 儒家十三经(2/2)

曾远远见过一面。

那年萧寒十三岁,萧洛五岁。

不久,萧洛离开天紫,随谢轩读书。

过了四年,萧寒入逍遥天境,获封长安王。

又过了两年,皇叔琅琊王谋逆,萧寒替琅琊王求情,激怒明帝,被废为庶人,赶出天紫。

谢轩一定很赏识萧寒,刚才的语气,满是怅然。

萧洛心中暗道:“明帝若真是生气,怎会一直保留六皇兄的王位,不过是暂时的惩戒。哪像自己?祸世妖孽,父兄叔伯皆欲杀之!”

内心的伤怀,并没有表露在萧洛脸上。

他也抿了口茶,笑道:“若有机会,洛儿倒想结识这几位少年英雄。”

谢轩摇了摇头:“他们都是武人,你是个读书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师父,您其实是不想让外界注意到我吧?”

“洛儿,平安活着比什么都强。”

“那么我的将来呢?借雪云城的庇护,老死在这栋小院?”

萧洛向来懂事,心性淡泊,与世无争,谢轩没想到他会问出这句话。

“洛儿,你得等。”

“等什么?”

“等你的皇兄继位,赦免明帝对你的处罚,再以你的才华辅佐天子,将来你定是一代名臣。”

“洛儿明白了。”

原来,师父让自己等着新皇帝的恩赐。

可是凭什么!

同样是兄弟,一个人只能仰仗另一个人的恩赐活着。

谢轩未曾查觉到萧洛的内心震荡,说完闲话,便要考校萧洛的功课。

“这一年,你都读了什么书?”

“儒家十三经。”

“唔,儒学之开端乃是圣人之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这次,萧洛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师父,如今世道,您觉得还有尧、舜、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明君吗?”

“为师周游列国,无论北历,北凉,还是大唐,大宋,均未见有帝王如尧舜文武者。”

“天下已无明君,效法明君之治,遵循圣贤之礼,便是空话。”

“洛儿,莫非你的意思是,先有明君,方能安世吗?”

萧洛坦然而答:“正是,君君方能臣臣,父父才可子子。”

说到父子,谢轩有些愧疚,他避而不论,只谈君臣之道:

“若满朝都是贤臣,天下皆为礼仪之邦,何愁天子不是明君?况且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

“君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师徒两人第一次出现了分歧。

萧洛再次论述自己的观点: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到董仲舒时,此人为了自己的野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强化了君主的神圣性。”

“先有董仲舒之学说,后有汉武朝极盛,岂能说他是为个人野心。”

“但是师父,历朝历代的君主,真的是上天授命吗?”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