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臣没笑(1/4)

李敬除了是枢密院副使,他还兼任这山东东路的宣抚使。

在登州马不停蹄的看巡视了一圈船厂,蒸汽机厂,冶炼厂,铁矿。

又去胶州湾和日照等地看了看转了一圈看夏收。

赵玉盘寸步不离的跟着李敬,赵缨络母亲早已经去世,同母的姐妹赵金儿,赵多富又忙疯了,干脆跟着大姐一起陪着李敬周围巡视。

让赵玉盘非常惊讶的是,去年底,李敬把辽国缴获的耕牛,骡子,驽马等牲口大量出借给各县进行土地深耕同时用石灰和硫磺熬制石硫合剂稀释以后喷洒。

这些药水连钱都没有收农民的,全部由官府支出。

在普及动员,运输上,不管是各县县丞,还是县属官,各地民意代表,都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今年的病虫害不仅来的晚,也比往年至少少了七成。

金灿灿的麦田正在收割,不管是忙碌的农民,还是一旁喝茶守着过称的地主,一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听说李敬来了。

各县的父母官,带着民意代表们,附近农民一拥而上。

把李敬和两个公主的车驾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李宣抚使,神人天授啊,不仅战场上所向披靡,作为父母官,你是这个!”

“今年的大丰收,每亩至少多产了一百多斤,都是托李宣抚使的福气!”

“李宣抚使,去年那个深耕,泼撒石硫合剂的活,今年还干不干?”

宋代,是农业社会。

粮食丰收,就代表着社会稳定。

虽然多收了三五斗,农民的日子未必可以过的更好。

而宋朝每亩定额一斗的超低农税,官府和朝廷在多收以后,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但是粮价不贵,终究可以让更多人活命。

看着周围人群竖起的大拇指,热情的捧着茶水。

李敬不得不下马。

其实对于农药化工,李敬也不是很懂。

只知道这个是最容易制作的农药,比较容易挥发,在挥发中杀菌杀虫的低毒农药,非常适合果树和20度以下低温时候使用。

石硫合剂隔绝病疫不错,对于部分害虫也有效,但是对于蝗虫,这玩意没什么效果。

“各位父老乡亲,我是李敬,虽然昔日老师教了我很多种田的方式,可是我年纪小,不懂事啊,老师上午教的,中午就和墨水一起就着午饭吃了!”

堂堂大宋战神,居然提起了年少时候的糗事。

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李敬一开口,周围的人都笑喷了。

赵玉盘和赵缨络也扶着笑的花枝乱颤。

“不过今年深耕,泼洒石硫合剂,我们取得了大丰收,明年完全可以再来一次,甚至在清明节温度不烧苗的时候,给他加强一次。我老师给我说,战乱,就极容易引发天灾,今年河北,中原,荆湖已经出现了蝗灾,这玩意可了不得,一旦成势,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更何况粮食,万一飞到山东来,我们怎么应对?”

两宋之交,人口锐减,战乱只是一方面。

宋朝的小冰河期,有统计说是宋初,有统计说是宋末。

但是李敬感觉这个时代,冬天比后世跟冷,更艰难。

得到的消息说岳阳楼下的洞庭湖上冬天都能结冰,波撼岳阳城变成了冰封岳阳城。

你敢想。

干旱,洪水,蝗灾,地震,瘟疫,时有发生,被寒潮逼迫的金人屡屡身不由己挑起战乱,简直无敌了。

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山东,能多产粮食,就是对大宋最大的贡献。

等众人笑过,李敬耐心的说。

“我们家有几个孵化鸡蛋的鸡苗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