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75章:《子夜.华章》(2/2)

>

……

在众人的赞美下,当事人李子夜,就这样被捧到了风口浪尖。曾几何时的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被人夸奖,也会成为社死名场面……

“行吧,刘主任,算你有一套!”李子夜在心中默念着。然后把他这几天临时整理的笔记,交到刘主任手中。

“李先生,这份是……?”刘主任,睁大眼睛的望着笔记。

李子夜拿给他的,不是什么《盗墓笔记》,也不是《死亡笔记》。而是他分析的巴蜀铭文,整整二十页纸!

他根据巴蜀人的生活习性,人文信仰,思想文化,天象气候等等成因,详细罗列了各种推测与破译方向。

李子夜并没回答刘主任的问题,而是耸了耸肩膀,意思是你先甭管这份是神马,反正拿回去看就是了。

刘主任抬头,认真的望着李子夜,然后感激的握住他手,“谢谢!李先生!真的谢谢!”

李子夜笑了笑道,“不用客气。”

他在笔记里书写的内容,其实都是一些玄而又玄的假想、猜测,甚至还有哑谜。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写的太明白,反而不利于他随机应变(浑水摸鱼)。

没办法,李子夜他也不想的,但如果不这样做,自己就容易暴露。

“再次感谢!”刘主任说着,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满怀期待的抱着笔记,回房间认真研读。

再然后,渐渐地,刘主任就因为笔记中的难点,百思而不得其解,所以变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起来……

“闻不入耳,十月十,虫入凤巢,三口重叠……这些究竟什么意思呀!?”

李主任,抓耳挠腮的不停思索。出于专家学者的颜面,他又不能总是去问李子夜。所以只能熬着,熬鹰一样的硬熬。

他这边苦苦找寻答案,而另一边,李子夜的古蜀青铜器专题,也终于被制作出来。

为了制造一些惊喜,达到超乎预期的节目效果,弘扬华夏文化。李子夜还在铸造青铜剑之余,弄了亿些小玩意儿。到时候都会在节目上公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节目组为这档专题的名字,都想好了!

《子夜.华章》!

既诗情又画意,而且还颇有意境。

为了给某先生预热,副总编杜海棠也是豁出去了,能申请的资源全都申请个遍。

总-台的广告收费,可是价值连城的。便宜一点的价位,5秒钟5万元起,15秒可以打个折10万块。

贵一点的价位,5秒钟10万元起,15秒20万……

在杜海棠的申请,以及上面的指示下。总-台的各路频道,不说全部有播放《子夜.华章》预告片吧,但至少也有一半以上。

光是这份宣传力度,就价值上百万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