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宰予高升(2/3)

鲁君想当然的回答道:“子产是位世上少有的君子,更是治国的能臣。

天下人都仰慕他的德行,各国的贤才提到子产的名字,无不是称颂的。

您为什么会提这种奇怪的问题呢?”

孔子道:“那您认为郑国得到治理,是因为子产的贤能吗?”

鲁君点头道:“当然了。”

孔子摇头道:“我与您的意见不同,子产虽然贤能,但以他一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治理郑国的。”

“喔?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孔子道:“我认为子产之所以能治理郑国,不仅仅是他贤能,更是因为他懂得选用贤才,让合适的人得到合适的官职。

当初子皮想要让尹何来治理自己的封邑。

子产说:尹何年纪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子皮说:没关系,这个人谨慎善良,我喜欢他,他是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一下,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事情了。

子产说:不行。人家喜欢一个人,总是希望对这个人有利。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要把他不会做的政事交给他。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会用刀,而您却让他去割东西,多半是要损伤他自己的。

您喜欢他,不过是伤害他罢了。

这样一来的话,以后还有谁敢在您这里求得喜欢呢?”

鲁君听了,疑惑道:“可如果按照您的话来推论,如果不让一个人学习如何用刀,那岂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割东西吗?”

孔子摇头道:“我听说,有了漂亮的丝绸,是不会让别人用它来当做新裁缝学习的材料的。

同样的,官职和城邑,是用来庇护国家、造福民众的。

您怎么可以把它们当成别人的学习材料去使用呢?

我只听说学习好了之后才能参与政事,从来没有听说用参政来学习的。

这就好像是我教导学生们驾驶马车、学习射箭一样。

熟练使用马车和弓箭的学生,想的是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射的更准。

而第一次学习的学生,心中只祈求着不要翻车、能够射出箭矢就行了。

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去追逐敌人,又或是捕获猎物呢?

匡人,是掌管宣告法令和纠察城邑治理的官职。

如果不选择性格沉稳、经验丰富的人员担当,只会使得政令发布不畅,阻碍国家的治理。

您怎么能不把国家和民众的命运放在心上呢?”

鲁君听到这里,不由肃然起敬,他正襟危坐,开口问道。

“方才是我冒失了,还希望夫子不要责怪。我听说君子看得比寻常人长远,而一般人只能分辨近处的利益。

既然您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请您允许我向您请教子产授予他人官职的方法。”

孔子道:“子产参与政事,选择贤才而妥当的使用他们。

冯简子、子羽、子太叔、裨谌四个人特点不同,却能各自发挥长处一起辅佐子产。

冯简子性格刚强,能够决断大事。

子太叔外貌俊美,而又富有文采。

子羽则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懂得与人交际。因此他总是可以得知各国的政令,了解各国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

裨谌头脑聪慧,多有智计,擅长出谋划策。

于是子产在处置外交事务时,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