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6章 诸君且听这龙吟(1/2)

“小子,你过去倒是认识了不少文官,比如宋濂、黄育才等,可你还没正式认识过我大明朝的武将吧?”朱元璋笑道。

朱七牛点了点头。

“你看这两位,一个是徐达,一个是汤和,都是咱的手足兄弟,大明能建立起来,他们也都居功至伟,在咱心中的地位不在开平王常遇春之下。这样,你不是准备了一首歌曲吗?就唱给咱和他们听听,让我们开心开心。”朱元璋心里坏坏一笑,大咧咧指派起来。

太子朱标有些可怜的扫了眼大殿中间的朱七牛,最终没好意思看下去,微微偏开了视线。

准备个屁,这小子这几天光顾着跟雄英玩儿了,照这么下去,再过几天,怕是连他书包里的论语都要被他俩给点了。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这点?这几天每逢黄昏的时候,总有太监来跟他汇报朱七牛一天下来都干了什么。

所以他早就等着朱七牛今天当众出丑了,一来是为了报一报初一那天的仇,二来也是为了缓和下大殿中一年比一年尴尬的气氛。

其他人却是不知朱七牛的底细,还真以为他准备了一首不亚于小芳的歌儿。

面对众人围观,朱七牛淡定的点了点头:“那我就唱了,皇上。”

“嗯,既然唱不了,那就只能受罚了,你……。”

话说到一半时,朱元璋掏了掏耳朵:“你说啥?”

朱七牛道:“我说那我就唱了,皇上,可以吗?”

朱元璋后知后觉的应了一声:“唱吧唱吧,咱倒是要看看你能唱出个什么东西来。”

朱七牛‘哦’了一声,扯开嗓子唱了起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首《我的祖国》节奏并不快,反而很慢,一句就要唱一会儿,仿佛一句句表白的情话,舒缓而有力,生怕对方听不清。

因此,朱元璋等人完全有时间去品味、思考。

“好词啊。”

“是,真是好词。”

“不愧是朱七牛啊,这种大白话也能写的这么好。”

“怕不是宋濂大儒的手笔吧?”

“呸,这肯定不是宋濂的手笔,咱可是特意没让他们见面,除非早在一开始朱七牛就已经会这歌了,可宋濂这老小子岂能料到咱会出这个题目?”瞥了眼同样被惊得不轻,差点一把把自己胡子扯掉的宋濂,朱元璋既高兴又郁闷的暗暗想着。

朱七牛可不管那么多,第一段唱完,稍作歇息,马上唱起了第二段。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这一段一出,好家伙,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徐达、汤和、李善长,全都‘呼’的站了起来。

“这词……真是铿锵有力啊!”

“祖国吗?虽然大明才建立刚满十年,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一直没有断绝,倒也真算得上是我们的祖国。”

“由元及宋,由汉及秦,这片土地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搞得千疮百孔,老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可我们每次都能挺过来,然后继续负重向前,真是不容易啊!”

“……。”

朱七牛继续唱第三段和第四段。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朱标猛然一震,抬头看向父皇,却见朱元璋再次被朱七牛唱出了眼泪。

再看徐达、汤和、李善长等开国元勋,也都很受触动,有的眼圈通红,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