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1/2)

解完第三题,当朱七牛准备抄写答卷时,忽然感觉肚子有些饿了。

“第一场考试肚子饿的时候,我都已经写完两题了,现在才算是写完了……一个半题,果然字要好好写,就是比较费时间。”

小腿一蹬,朱七牛直接放下了毛笔。

干饭要紧。

将一旁的竹篮拿出来,朱七牛从里面掏出了一个小盒子,掀开盖子,只见里面放着一排排比纸张厚不了多少的奶酪。

奶酪这东西的历史可长了,商朝就有,甚至搞不好夏朝时就有,前元时的贵族大多出自草原,喜欢喝奶,所以特别爱吃这个,中原大地上也就慢慢流行了起来。(流行一词在韩非子一书里就出现过,作者专门查过哈。)

考虑到给朱七牛换个口味,免得他吃腻了,赵兰便跟隔壁一个大娘特意学了做奶酪。

先将奶酪熬化,再加入糖跟果干,凝固之后,小心的切成薄片,好吃又不会违规。

赵兰当时做的时候,朱七牛、朱八牛就老喜欢这个味道了,就连年纪稍大的朱大牛、朱二牛亦然。

吃了五片加了果干的奶酪,朱七牛已经半饱,又拿出一个鸡蛋在脑门上磕破,‘咔咔咔’的剥了起来。

一个鸡蛋下肚,朱七牛彻底饱了。

周围的学子:(⊙o⊙)…看饿了。

然后……他们也大多选择了开饭。

主要是饿还能忍,可饿的时候看见别人吃,那就很难忍了。

‘miamiamia。’

拍了拍圆鼓鼓的小肚子,朱七牛提起毛笔,将第三题的答案抄在了答卷上。

这下就只剩第二题了。

本着不能一开始就放弃的想法,朱七牛试图将五经之中跟七月相关的段落都给写在草稿纸上,但只稍微试了下,他就有些颓废的放下了笔。

只因春秋虽短,可后人陆续对它加以注解、诠释,把它给变成了一套庞大的历史著作。

这些注解诠释又以三传最受人推崇,许多人干脆就把它们也算进了春秋之中,有点形影相随的意思。

这三传分别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既然是历史著作,岂能没有时间记载?

所以莫说是七月了,从一月到十二月,春秋里都能找出一堆来。

最关键的是,朱七牛虽然记性好,看的书多,可《易经》他还没读明白,《春秋》他更是没法完全记住,同样被后人掺杂了许多内容的《礼记》就更不用说了,看的头大。

也不只是他,就连宋濂这样的大儒也不敢说完全记得四书五经的内容。

像是礼记这样的书,哪怕是礼部的尚书、侍郎,也未见得全部搞明白了。

若否,一场国家大典没有纰漏的办下来之后,礼部也不会得到皇帝嘉奖。

“考官们也不知是怎么认为的,他们眼中的四书五经都是哪几本书?”

“若是他们十分鄙夷把三传等放进四书五经的行为,而我偏偏是这么答的,怕是要完蛋。”

就这样愁啊,想啊,拍脑袋啊,咬嘴唇啊,一直搞到天都快黑了,朱七牛也没拿定主意。

也不只是他,几乎全部考生都被这一题给难住了,不知该如何下手。

“周知县,七月这一题出的似乎……不太合适,若最后学子都没答这题,或是都答错了,消息传出去,上官怕是要追责,认为我们教化无方。”几个监考官注意到学子们一个个皱眉挠头,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最后推出了一个年纪最大的监考官出来表达态度。

周光摆了摆手,小声道:“无妨,不影响最终的名次就好。”

“好吧。”

……

太阳就要看不见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