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章 人生自是有情痴(1/2)

黄昏时分,太阳西斜。

余晖透过树叶,照在坐在臭豆腐铺子门口台阶上的朱七牛身上,搞得他跟个斑秃似得。

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托着下巴看过往的行人。

朱八牛不知道哥哥在干嘛,但这不妨碍她在一旁陪着。

时不时的,朱八牛会从挎包里拿出一个梅干或是一粒瓜子塞向朱七牛,朱七牛便张开嘴巴,等着投喂。

挎包是朱八牛自己的挎包。

自从她慢慢大些,说话走路开始利落,也开始学习读书写字了,想法和模仿力与日俱增。

见朱七牛整天背着个小挎包,动不动就从里头往外掏东西,她老羡慕了,便央着赵兰给她也弄了个。

所不同的是,朱七牛的包里从来不缺钱,而八牛的包里一个铜钱都没有。每次二人出门买东西,朱八牛只需要带嘴就好了。

兄妹俩正发着呆,小胖蹑手蹑脚走了过来,在一个巷子口冲着朱七牛不停招手:“七牛,七牛,过来。”

朱七牛起初并未发现,还是八牛左顾右盼时偶然发现了小胖。

“哥哥,表哥在喊你。”

朱七牛看了过去,一见果然是小胖,疑惑的走了过去:“表哥你怎么又来了?不是才回去没多久吗?”

小胖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七牛,你在那儿干嘛呢?”

朱七牛道:“哦,这个啊,先生不是说当我搞明白溧水城大部分东西的物价时,我就能考中童生嘛,如今我们就要府试开考了,只要考过我就是正儿八经的童生,所以我在抓紧时间观察过往行人和摊贩,听他们讨价还价呢。”

小胖笑了笑,暗暗想着,考试又不考这个,先生的言外之意怕不是等你懂事了之后才能考中童生吧?

“那你记住多少了?”小胖问道。

朱七牛道:“也没记住多少,但毕竟过去这么久了嘛,像是包子啊、馒头啊、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的价格,我大概还是知道的,再就是一些做工的人的工钱,我心里大概有数。”

小胖‘哦’了一声:“知道他们的工钱多少,再知道一些东西的物价,就能大概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吧,如果一个人挣的钱多,买的东西也不贵,那大概是能多买些的,如果买的粮食多,那估计就饿不着。”

朱七牛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想不明白这跟考童生有什么关系。”

小胖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些什么,最终又闭上了嘴。

小胖自从开蒙以来,已经好些年了,为了备战之前的县试,他准备了足足三年,对于之后的府试的科目多少也有些了解,私塾里的先生也曾教过。

据他所知,府试跟县试最大的不同就是场次变成了三场。

虽然场次减少,难度却增加了。

第一场考默写,涵盖整个四书五经及孝经等经典古籍的内容。

第二场考杂文,杂文说白了就是自己作文,要求言之有物,立意高雅,字句工整对仗等等。

这两场倒还不算难,对于读书多年的士子们来说,只要不是题目出的太难,类似《七月》那种,基本都不至于得分太低。

唯独第三场,不仅要考两天,晚上要在考场过夜,而且考的还是策论。

所谓策论,即对政策的论述,可以选已定的政策,可以写自己的建言,等等等等。

对于大多数只知道读书、五谷不分的学子来说,策论可是很难的,有点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一个写不好,直接就可能被考官打个下下。

因此,先生们大多会教一些策论,读朝廷的邸报、政令、律法等更是必不可少,为的就是让学子们多多了解朝廷的风向,避免考策论时‘用胳膊拧大腿’,最后没考好不说,还要遭受横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