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1/2)

朱七牛身为被皇帝御赐过天下第一神童牌匾的人,其名声甚至还要超过许多朝廷大官,数年来一直为人所崇敬,其诗作、歌曲久经不息,每每被人所提及。

本次科举县试,他一举夺魁,府试第一场又拿下第三名的好成绩,自然更加引人关注。

随着府试第二场成绩发榜,他高列第一,一时之间,更是引得文坛关注,士子推崇。

就连许多官员也都好奇的打听起了他的答卷,想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文章竟能让一个六岁孩子成为魁首。

于是乎,《少年中国说》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流传开来了,看过的人无不瞠目结舌、赞赏不已。

许多地方更是针对这篇文章兴起了讨论。

而最高兴的嘛,则莫过于那些书铺、勾栏了。

前者加急印了这篇文章,四处散卖,有渠道的甚至打算把它卖去藩属国。

后者嘛,则在勾栏瓦舍之中或说或唱,借此文章吸引人气,收取看客打赏。

毫不夸张的说,单是朱七牛的那些‘作品’,便养活了京城内外不少人。

然而,没一个人分点利润给他,就连皇帝开的书铺也半个铜钱都没给过,反而瞒着他是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作者’的事实。

就……挺不讲究的。

那么多人都知道朱七牛府试第二场考了第一,他自己又岂能不知?

事实是,他比大多数人都要早知道。因为常家的家丁一大早就过去等着揭榜了。

对于这个第一,朱七牛可以说是毫无惊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主要是梁启超先生的原文太厉害。这要是都拿不到第一,朱七牛敢说,肯定是考官脑子进水了。

而府试主考官黄育才是黄月英小姐姐的父亲,朱七牛敢打包票,黄月英小姐姐的父亲脑袋不可能进水。那么,自己必然是二场第一。

之后几天,平平无奇。

直到第三场考试开始。

府试第三场虽然也只考一题,却需要在考场里待两天一夜,可见策论之难度。

尤其是看到‘城市治理’这样的题目时,所有考生都头大如斗,朱七牛除外。

之所以除外,是因为他……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甚至压根就不知道策论是啥。

见到题目后,他只当又要写杂文呢。

“城市治理,这种题也能出现在府试中?感觉在会试或殿试中出比较合适吧?”

“先生都没教过我这种。”

“我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我哪儿懂城市怎么治理啊。”

朱七牛倒也不气馁,揉着脑袋一顿回忆,也没在现实世界找到哪怕只字片言的有效策略。

便只能纸上谈兵,结合三国演义中刘备治新野、孔明治川蜀、荀彧治许昌以及封神演义姜子牙治西周、商容比干治商等等的一些只字片言,再加上对四书五经的一些理解,最终总结出了一些关键词汇——仁德、减免赋税、各行其道、与民休息、任贤举能、民可使由之。

忽然,朱七牛又想到了数年前在京城见过的街道改造。

“先生没少夸万大人善于治理,想来这个街道改建的办法不错吧?”

“所以其实城市治理需要提前考虑很多,留好未来的用地?”

“嗯……拿溧水举例的话,若是未来有钱人多了,像我家似的,大家指定不乐意再走路,而是更愿意坐车,那么车辆就会增多,大家一旦一起出行,街道就会堵塞。”

“所以如果是初建城时,最好是把路提前留出来,免得街道两边的房屋都建造完了,将来又得拆了重建,平白浪费人力物力。”

想法倒是有了,可是让朱七牛把它们汇总归纳、用文章完整的写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