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章 掌握文坛半边天(2/3)

手里的大箱子,终于明白丈夫为啥笑的这么开心了。

我们家五对夫妻再加上二叔,谁手里还没个存钱的扑满啊,可除了二叔那里可能攒了几百或几千个铜钱,其他人手里的扑满搞不好凑一起都没有一千个铜钱。

可七牛仅仅是回答了几个问题,就挣来了二十贯铜钱,这下怕是把家里人的扑满都撑爆了也放不下啊。

朱刘氏同样很高兴,但她更稳得住:“老三说得对,去把你们爹和老大、老二、老三家的媳妇都喊回来,咱们商量下这笔钱怎么办。”

朱大虎笑道:“娘,我觉得咱们家的八个小牛崽也都陆续长大了,尤其是我家的大牛和二牛,都快十岁了,还跟我和孩儿他娘挤在一个房间,咱家也是时候另外起一栋房子了,这钱要不就用来建房子吧。”

朱二虎连忙附和:“这话在理,要不了几年这些小的也该说亲了,建房子是早晚的事儿。”

朱三虎和小朱李氏也都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他俩的孩子虽然还小,但跟他俩睡一张床总归是不方便,晚上想切磋一下都怕把孩子吵醒,要是能给两小孩分出去住,晚上可就自由多了。

唯有朱四虎默不作声。

比起造房子,朱四虎自然更盼望七牛能有出息,更愿意这钱拿去给七牛买书和笔墨纸砚,但兄嫂都这样说,他又能怎么样呢?

兄弟四个都没分家,谁也不好只想着自己。

朱大虎、朱二虎、朱四虎当即小跑着去喊人了。

朱象和大朱李氏这会儿还在地里忙活,因为是在一块地里,所以去朱二虎一个人就好。

小朱刘氏则是去菜园采摘晚上的菜了,由朱大虎去喊。

赵兰这会儿正在磨坊那边做豆腐,由朱四虎去喊。

农村不比城里,豆腐卖不动,也就是夏秋这两季白天长,干活时间也长,村里人都需要豆腐这种素肉来补补,所以赵兰才能偶尔做做,要到了春冬两季,赵兰半个月都做不上一次豆腐,根本没人舍得买。

大河村的磨坊是公共建筑,也就一般房间那么大,里面有一个磨盘,谁家要磨面粉、小米、黄豆等都会过来,只不过除了村长家富裕点,有头驴子可以帮着拉磨,其他人家都是靠人 来转动磨盘,十分辛苦。

赵兰是个勤奋的,虽然夏天做豆腐很热,但她从不抱怨,只为了多挣点钱。

朱四虎来到磨坊后,没急着把赵兰喊回去,而是先说了大官奖励铜钱和三位哥哥想盖房子的事儿。

赵兰一听,直接急了。

“这绝对不行,二十贯铜钱虽然不少,但其实也不多,盖房子是够了,可也剩不下钱了,搞不好还得把家里之前攒的钱都花进去,到时候咱们七牛要去县城甚至府城读书,还要科考,得花多少钱啦,现在把钱花了,七牛将来用什么?”

赵兰自然猜不到朱元璋给这笔钱就是为了让朱七牛好好读书,但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本能的想要维护朱七牛,把这笔钱存下来。

朱四虎本来还只是隐隐觉得哥哥们的想法不太好,经过赵兰这一说,他也马上反应了过来。

“你说得对啊孩儿他娘,这钱得给七牛留着,不能乱花!”

“走,咱赶紧回去说道说道。”

“好。”

……

先生刚一宣布放学,朱七牛他们立刻嗷嗷叫着离开了学堂。

背着书包里先生分下来的笔墨纸砚,朱七牛开开心心、一蹦一跳的回家了。

路过距离自家不远处的一栋房子时,朱七牛停了下来。

“这栋房子好像空了好长时间吧?”

“听爷爷说这家人到县城做生意去了,今天怎么门打开了?”

朱七牛正够着脖子好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