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0章 病来如山倒(1/2)

在爱孙心切的朱元璋的授意下,朱雄英才上课没一会儿,就被送回了春和宫。

早上才来请过脉的戴思恭随后过来了,再次替朱雄英把了一次脉,却什么毛病都没看出来。

消息传到皇帝这里,皇帝兀自不肯懈怠,下令让戴思恭先别回去,晚上也留宿太医院中,以备不测。

到了傍晚时分,戴思恭照旧又来请了一次脉。

算上这次,他今天可就请了三次脉了,结果依旧是一切如常,并无病患。

然而,子时才过了一半(零点),沉睡中的朱雄英的身体忽然就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了,他整个人更是莫名的有些喘不上气,时不时就咳嗽几声,面色赤红,双眼沉重。

好在皇帝生怕太孙出事,特意安排了宫女每晚守夜,见她这样,宫女连忙去请了戴思恭过来,另有一名宫女去通报了太子和太子妃。

太子和太子妃本来睡得好好的,得知消息后,全部吓了一跳,连忙穿戴好,来到了太孙的寝宫。

片刻后,戴思恭和另外两位太医过来了,分别诊断把脉了一番。

太子问道:“三位爱卿,如何了?”

陈太医道:“太孙此乃发热头痛之状,因此脉搏浮于表面,跳动极快,一般这种病多发于夏季,乃是暑热引起的,当用香薷、银花、扁豆花和厚朴、连翘入药,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李太医道:“非也,非也,太孙此乃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蔽心窍,因此高热烦躁,神志昏迷,脉沉而重,需用紫雪清热开窍,先将其救醒,然后另行服药。”

太子妃以前差点被太医害死,因此格外注重这方面的论述,自己还曾经研究过一些医书,多少能听懂一些两个太医在说什么:“两位太医,你们几乎是同时为雄英把脉,怎么会把出两种不同的脉象,你们一个说他的脉浮于表面且跳动很快,一个说他的脉沉在下面而且很重,重自然就跳不动,岂不是正好相反?哪有这样的事儿。”

两个太医顿时被太子妃给问住了,额头上汗都冒出来了。

“这……这……这,确实奇怪,难道是我把错了,我再看看?”

“不可能啊,我二人平时经常探讨医案,水平相差无几,怎么可能会在把脉上犯这么大的错误?我也再看看,再看看。”

两个太医又凑到了床边,分别把起脉来,结果又各自得到了跟之前截然不同的脉象。

“怎么会这样呢?一个人的脉象怎么能在短短时间这样急速变化?”

“刚才的脉是又沉又重,这会儿的脉却是又轻又急,这到底是什么病啊?太奇怪了。”

听着他们的喃喃自语,太子跟太子妃都有些慌了。

“太子,雄英他……。”

“他不会有事的,爱妃不要担心。”

这时,朱元璋和马皇后急匆匆过来了。

“咱的孙儿呢?咱的孙儿怎么样了?”

“标儿,雄英怎么样了?太医怎么说?”

朱标一愣:“父皇母后,你们怎么来了?”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要不是咱派了人在你们东宫盯梢,咱还不知道雄英病了,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不派人通知咱呢?”

“这不是夜深了吗?儿臣不想打扰你们二老休息。”

“还休息呢,休息个屁,要是咱的孙儿有个什么好歹,咱也不想活了。”朱元璋怒道。

马皇后拍了他一下:“别胡说,咱们的孙儿指定没事。”

“对对对,咱们的孙儿肯定会没事的。”朱元璋走到一脸沉思的戴思恭身旁,客气询问:“戴爱卿,太孙究竟是得了什么病?你可有办法救治啊?你放心,无论是多么名贵的药材,咱也肯定给你找来,若你能救好太孙,咱就给你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