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0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1/2)

“不可啊皇上,岂能因为本国之利,而对他国妄动刀兵?况且倭奴国乃是大明不征之国,若是贸然动武,让其他国家怎么看我大明?再说了,大明与倭奴国相隔甚远,那万里汪洋岂是那么好跨过的?若是跋山涉水而去,遭遇狂风海浪,难保不会……。”户部尚书一脸悲痛的发声道。

刚才朱七牛就发现了,这位户部尚书没啥进取心,反而有点死板。

此时听他这样说,朱七牛不仅没觉得奇怪,反而加深了对他的认知。

虽然有点看不惯这个尚书大人前怕狼后怕虎的模样,但朱七牛已经不是九岁的小孩儿了,渐渐明白冲动一般都会后悔的道理。

所以他……装作没看见。

反正自有人针对他。

果不其然,这位户部尚书一开口,立刻遭到了武勋和武官们的反驳。

他一个人只有一张嘴,哪儿说得过这么多人啊,直接被辩驳的气喘吁吁。

也就是皇帝在这儿,不然搞不好这些武勋和武官都要上手揍人了。

好一阵闹哄后,皇帝朱元璋拍板道:“好了,不要吵了,此事咱决心已定,必须为了子孙后代拿下倭奴国那块地盘儿,否则假以时日,大明无金银可用,子孙后代会戳咱脊梁骨的,大家不用再讨论,直接说怎么办才好吧。”

户部尚书却兀自不肯服软:“皇上此言差矣,既然宝钞滥发可能造成通货膨胀,那若是打下倭奴国,海量金银进入大明,何尝又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朱元璋瞬间哑火:“这……还真是哈,七牛,你怎么看?”

朱七牛一边转着手串,一边笑道:“这还不简单吗?倭奴国一旦被打下,矿藏可以慢慢采挖,又不必非得一次性挖完,可以留给后代儿孙嘛。”

朱元璋:o(* ̄︶ ̄*)o:“说得好,咱就喜欢给后代儿孙攒东西。”

朱标一脸感动:“父皇天恩浩荡,儿臣愧不敢当。”

“哎,标儿,别这么说,你是咱的好大儿,是大明的太子,众望所归,咱对你好是理所当然的。”

“谢父皇。”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又出来煞风景了:“忠义伯,老夫承认你说的在理,可是就算采挖的少,也还是会增加许多金银,你如何保证不会通货膨胀?”

“简单啦,像城北这样的工程,可以在各地仿效一番嘛,到时候怕是再多钱都不够用。”朱七牛道。

“那若是有朝一日大明各个地方都如同城北那样宜居宜家,多出来的钱又该往哪儿花?”

“那就是之后的事情了,后代儿孙自会料理。”

“岂有先辈给后辈留困难的道理?我等作为先辈,自该未雨绸缪,尽量避免一切后遗症。”

“行行行,你说的在理,那就到时候让朝廷想法子加点税,把钱收一部分过来,等通货紧缩的时候再放出去不就是了吗?”

户部尚书立刻哑口无言。

但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又说道:“照你这么说,如果只是发放宝钞或回收宝钞,也是可以的嘛,何必非得用金银?更何必为了一点金银而远渡重洋去玩命?”

朱七牛挠了挠头,语气幽幽的说道:“这位大人,你的话在现在看来,甚至在一百年后看来都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在二三百年后看,就是妥妥的迂腐和固执了。”

户部尚书却也不恼,反而十分客气的朝着朱七牛鞠了一躬:“忠义伯眼光超前,老夫远远不如,但老夫思来想去,也没明白伯爷的意思,还请伯爷指教。”

“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也?”

“然也。”

“好,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否也是不进则退?”

“是。”

“那就简单了,当咱们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