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8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1/2)

小火车终究是小火车,装不了太多煤,自然跑不了多久就停了。

尽管如此,它给人的震撼还是大大的。

原本不需要人或者牲畜去拉,车真的就能自己跑啊!

这也太省事太省力了!

感觉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打开呢!

以后看来得用新眼界和新思想来看待事物了!

众人看着那缓慢停下的小火车,又纷纷看向了风度翩翩、竹扇轻摇的朱七牛,心中不由得都有些酸。

羡慕了啊!

哪怕是皇帝朱标,同样如此。

因为除非是秦皇汉武那种级别的皇帝,其他皇帝就算也有些文治武功,可终究成就有限,对后人来说也就那样吧。

尤其是对于后一个朝代来说,前一个朝代的皇帝往往是要被疯狂抹黑的,谁知道其究竟是好是坏?搞不好就成了谈资。

可似蒸汽机、火车这种划时代意义的东西的创建、发明、总结、推广者,那可就不同了,名垂千古,留名史册自不必说,搞不好还会受到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共同的尊重、祭拜、歌颂……传扬。

比如孔子。

比如老子。

比如文王。

再比如蔡伦、张仲景。

而很显然,忠义伯朱秉文已然是足以和这些人媲美的人了。在上古时期,这种人一般被叫做圣人。

活着的圣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比立了一些功,救了太上皇后、皇后、太子,或是创造了某些政策来的有用。

因为立的功只是针对当时,救的人在后来甚至可能会受人诋毁,政策也可能会在将来被废弃!

唯有留得下来、经得起传承质疑、福泽众生的东西方是永恒!

“哈,不想我大明朝也出了位圣人呢,朕心甚慰啊!”沉默片刻,朱标努力压下了心头的些许羡慕心酸,有些感慨的笑道。

“是啊,光是这份成就,足以让忠义伯名垂千古,功压万世了,再加上他提出的正在逐步验证的财部、经济学说和农场水库改革,日后人们提起洪武建文两朝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他。”人群中,不知是谁忽然说道。

朱标闻言,皱了皱眉。

朱七牛也是身体一震。

好家伙,这么高兴的时候,你玩捧杀是吧?

这是巴不得我死啊!

要不你把我投进煤炉子里点了吧。

大家都是人精,又有几人听不出这家伙的意思?

工部尚书万三重下意识反驳道:“哎,这位同僚此言差矣,正如万大人曾经在殿试中写的那篇文章所说,‘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所寄其责者,付之人君’,可见天下人事物皆系于天子一身,天下若是海清河晏,都是天子的功绩,天下若是饿殍遍地,也是天子的过失,如今我大明出了圣人,自然也是天子的功劳。”

财部尚书周光附和道:“万大人言之有理,后世的人们若是想到洪武建文两朝,就算首先想到的是忠义伯,随即也会想到是两朝皇帝领导的好,治理的好,方才有忠义伯之创举。”

水部尚书孔十七半开玩笑道:“两位大人此言非虚,试想一下,若是没有太上皇对忠义伯的自幼提拔、关爱,岂有忠义伯的今日?

若无皇上对忠义伯和工部的信任、支持、拨款,工部岂有今日之成就?怕是蒸汽机再有二十年也造不出来吧?

再说财部、农部、水部等,是,都是忠义伯出的主意,想的办法,都挺精妙,可我等也有出谋划策,这才将其完善。

且不说现在这些政策还在试验阶段,不一定将来不会出纰漏,就算它们会像始皇帝制定的统一度量衡、郡县制的制度一样为后世所遵循、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