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2章 一条神奇的天路(1/2)

感受着火车的轻微颠簸,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跑来凑热闹的徐达哈哈笑道:“皇上,这个火车真是好东西啊,若是将来铺遍大明,将士们再远征时,坐着这个就行了,比走路或骑马可舒服多了,而且节省气力不说,就算睡觉时都能赶路,还节省时间。”

兵部尚书道:“何止啊,魏国公,依下官看来,这火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上面居然还有厨房和茅房,这车门车窗若是开合,还能保暖、乘凉,舒服着呢,只要安排得当,远征赶路怕是比待在家里还有意思。”

徐达摸了摸胡子:“是极是极,老夫想过了,咱们还可以在沿途设置停靠点,停靠点上再设补给点,那后勤补给和赶路时的负重就可以减轻压力,大大增加打胜仗的几率。”

朱标点点头:“两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接下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要做的事情便是铺铁路,有朝一日这铁路遍及大明各县甚至各村之时,大明必可无敌于世,干什么都格外的便利。”

闻言,朱七牛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想了想,并未多嘴,装作打哈欠的样子给糊弄了过去。

朱标却是有意无意就瞄他几眼,正好瞧见了他的小动作:“忠义侯,你似乎有话要说?”

朱七牛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臣光顾着欣赏沿路风光,顾不上多想,暂不知说什么好。”

“哈,年纪轻轻便各种藏拙,示弱,多累啊,说说看吧,想说啥就说啥,朕一律不怪。”朱标道。

朱七牛‘哦’了一声,十分真诚的眨了眨眼睛:“那……魏国公还是要尽快回去休息才好,不然好不容易养好的身体又要出问题了。”

自从徐达回到京城定居,就没再到处跑了,朱标甚至专门送了他一栋位于城北的大庄园来休养。

而朱七牛呢,隔三差五就会去给他把脉看病,然后开药调整。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这位大明主帅之一尽可能活久一点,将来好帮助太子朱雄英,朱七牛使出了浑身解数。

而这,也正是皇帝心里的殷切盼望。毕竟天底下没有谁比他更想太子的这位未来丈人活到太子成年了。

如今朱七牛用魏国公当挡箭牌,皇帝就算知道他没说实话,也不好说啥。

话题就这么被岔开了。

皇帝开始询问和关心徐达的身体。

徐达则表示自己的身体好多了,都是多亏了皇帝的关怀,巴拉巴拉。

……

一个时辰不到,溧水县城便到了。

朱标等人有点不可思议的从火车上下来,直到明晃晃的溧水县城的城墙进入眼帘,这才有点发飘的确认自己确实到溧水了。

“若是骑马从京城到溧水,最快需要多久?”朱标问道。

有位官员答道:“若是骑快马而中途隔段时间就换马的话,大约半日吧。”

“半日的路程,用火车却连一个时辰都不用,人还不累,神器,真是神器啊。”朱标感叹道。

“明年的元水宁农场就可以完全用上这条铁路了,想来各种运输都会省事不少,可以调出一部分种工去做别的了吧?”朱标又问道。

元水宁农场的场长答道:“按理说是这样的,但直到如今,农场内的百姓也还没全部迁移走,等他们都走了后,农场内还需要拆房、开垦新地等,怕是人手并没有多余的。”

“元水宁农场内的收成相较于去年如何?”

“收成与去年相等,因为今年种的田地还是过去的田地,但今年农闲时臣已安排人拆掉一些没必要留下的房子,将其变成田地,待明年臣再命人逐步开垦新地,到了秋收之后,粮食收成少说也能增收两成。”

“两成可不少了,若是大明各地粮食都增长两成,那将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