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章 飞入芦花都不见(1/2)

汪广洋这么一说,文武百官更好奇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诗句,竟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前三句寥寥草草,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真有这样的诗句?

直到朱七牛写的诗句传到这些人手里,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诗句还能这样写?

真是长见识了。

最后的最后,诗句又回到了朱元璋这里。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朱元璋开心的念着,仿佛这诗句是自己写的似得。

大臣们跟着摇头晃脑,全都一脸享受。

“真是好诗啊。”

“尤其是最后这句。”

“如果没有最后这句,这首诗简直……不堪入目。”

“前三句普普通通,甚至可以说哪怕是个不认识字的孩子,也能作出来,难等大雅之堂,可最后这句点睛之笔可就不同了,一下子把整首诗都给盘活了。”

“朱七牛是个小孩子,写出前三句来很正常,或者说,其他孩子如果想,也能写出这三句,这正好说明了他的童真无暇。而这第四句嘛,又正好印证了他的才学与灵气。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好诗,但又不那么好,精彩全在最后那句上。如果把前三句改一改,改成配得上第四句的诗句,那这首诗的精妙程度还能再往上升几个格调。”

“左相,你怎么看?”朱元璋存心气一气胡惟庸,于是问道。

“臣……臣已经想不到更好的评价之语了,众同僚都把词说完了。”胡惟庸心中郁闷,不太想开口夸‘敌人’,只能找起托词。

朱元璋:o(* ̄︶ ̄*)o

胡惟庸:(??へ??╬)

在文武百官的议论声中,时间悄然流逝着。

一炷香的时间轻易就过完了。

朱元璋使了个眼色,太监们立刻下去把八个少年才子的卷子收了起来,也不管他们到底写没写完。

收起来的卷子盛到了朱元璋这里,朱元璋翻了翻,哼了一声:“拿给诸位爱卿看。”

“是。”

太监们将卷子传阅到了众文武百官手中,文武百官一瞧,表情都变得十分丰富。

“这……为何有七张都是白卷?只有一张写了字,还只写了三个字,雪白白,这是何意?”

“前两首诗词,他们不都写的不错吗?为何这次却交了白卷?”

“先前我还以为朱七牛不如他们,如今看来,朱七牛更加急智有灵性,而这些比他大了不少的孩子嘛,也就那样,当不起神童之称。”

“朱七牛可太聪明了,老夫还是想收他为徒,但不知陛下为何不准,他说朱七牛有老师,这位老师到底是何方人士?真的够资格教朱七牛?”

胡惟庸的表情尤为丰富。

“这八个人都是草包吗?八个人加在一起才写了三个字,真就是蠢笨的石磨,推一下才知道动一下?”

“这次老夫的脸真是被他们丢尽了,还好皇上和百官并不清楚他们是我安排的,希望皇上不要深究吧。”

“唉,枉我苦心安排一场,前后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冒着触犯龙威的风险,却反而促成了朱七牛的神童之名!”

“左相,对于这次的诗会魁首朱七牛,你认为该有何赏赐?”朱元璋并没有要深究的意思,因为他早就掌握了全盘,当即果断给事情定了性,看都没再看那七个胡惟庸安排的少年。

胡惟庸想了想,避重就轻的说着:“回皇上的话,朱七牛到底还小,若是过分奖赏,恐怕他会起骄纵之心,从此学业止步不前,目中无人,成伤仲永之憾。因此……臣觉得不宜过分奖赏他,就赏些书籍、铜钱、绢帛和吃食吧。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