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挟持(2/4)

天色缓缓地暗了下去,承远从牛车里探出头观望,远远见到到若隐若现的光亮,那光亮起初像一片微弱的萤火虫,忽隐忽现甚至虚弱的惹人生怜,然而逐渐清晰起来,仿佛像一把逐渐引燃的篝火把承远低沉的心点亮了一点。

眼前是一座城门,破破烂烂的远没有承远想象中的那么巍峨。城门前挂着一个牌匾,上书两个苍劲嶙峋的大字:

邓州

邓州他依稀想起邓州和“南阳郡”大概是接近的位置。

忽然想起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三国的故事毕竟他还是读过的承远大吃一惊:

“不是福建南阳应该是中原啊”自己的穿越不光错置了时间,地点也被乾坤挪移了。

承远被拉到一座远离市坊的独门小院,到了二进,那是一座带耳房的面阔小三间正房,众人将他塞到内室,承远起初还盼着那个曹正来见他,但疲惫的他撑不了一盏茶的功夫便倒到炕上沉沉睡去

当他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几个从人装扮的人竟然把在屋子的门口,看来竟不允其从内室出到正堂

把门的人虽然身着便服,但右手拇指和食指长着明显的硬茧子,依他的怀疑,也许是那种经常勒弓弦的手指。他们一言不发,承远的一切提问皆没有作答,只有当他提出要求时要解手、饥了、渴了,他们才施个礼,然后自顾自的去忙碌准备。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承远已经放弃了计算时间的流逝,只知道当自己确认身上的着装实在发臭的时候,才换上了从人准备的衣物,他对古人的服饰了解不多,但发现所换的裤子是有裤裆的,因此绝不是无裆套在腿上的袴裤。

“由此可见这是汉、晋之后了吧”但他却不知道有裤裆的“裈衣”至少晋代就有了,承远思绪繁乱下只好哼些流行歌曲平复情绪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承远终于听到一种与看守他的人不一样的脚步声,一位青衣小帽的中年人缓缓步入。却并非那曹正。承远打量这人:白面长须,细目高鼻,似乎和纯种的汉人略有不同。

来人正襟危坐而毫无表情,承远对来人企盼了老久,那人却并不着急说话,而是对着他端详了良久。承远被他看得发毛,这样的逼视当然毫无恭敬之意。

“小子,你究竟是哪方人氏你和临湍、内乡的乱匪可有联系”

非常简单的两句话,但第一句却是世间最难答复的

承远尽量将自己的语言用故旧的构词组织:

“什么乱匪确是不知。我本来自远方,我的来处纵然实说,先生也未必全信。”

那人似乎微微点了点头,口中却不置可否。却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袱,轻轻抖开,一件衣服应声而落。原来是承远几天前所着的衣物。

“此物之质地当世少有”

承远听到他的话不由看了一眼自己这衣服,两个标签已经不见,根部则是齐整的刀痕。标签上那些“85cotton”之类的字样,只怕被这些官差拿去“解密”去了。

“我曾见过此种质地,和西域的“白叠”似有相近之处,然细腻者过之。小子,听你官话口音甚是古怪,你自西而来罢”

承远现在可以非常确认:眼前这个人绝不是没见识的傻瓜,自己如果真的装成什么“大仙”则毫无生还之理,顶多被认定是个妖人,然后被弄死。

“先生明见。”承远恭敬的回应。

他的头脑飞速的转起来,瞬间又确定了一件事:自己所处的时代定然早于宋代中期,毕竟唐代以前中国只有极少量的木棉服饰,且大都产自西域。这木棉的种植起于唐中后期的西州、敦煌。棉纺织的大规模兴起要宋以后了。

“小人所着衣物乃是乃是“梅利坚国”所产的“乔治亚细棉布”,只在大食国更西几万里方有所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麻衣神算子 崩仙逆道 道门再兴 女装后我被魔尊误娶了 虫婚 异界天才混都市 不死神体 我不只会进球 重生之大西北1998 我只是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