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8章群臣反对!再一个重磅,解除禁海令!(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朝堂上的大臣,谁不为了大明呕心沥血。    即便这样,想要位居布政使都难上加难,甚至机会都没有。    可是一个小小知府,居然破格提拔成了布政使?    这谁能接受?    “陛下!三思啊陛下!”    “布政使贵为一省之长,乃是朝廷至关重要的官职,怎可随意委任!”    “再说宋隐从县令到知府这才几个月,突然就委任他为布政使,于情于理都不合。”    “陛下,臣觉得宋隐有点功绩,但太过年轻,也未成家,难当大任。”    朝堂上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    他们意见统一,对朱元璋的任命,都持不同意态度!    见大臣们如此态度,胡惟庸连连冷笑。    朱元璋现在同时任命两个布政使,困难不小。    至少,朱元璋想要这个任命顺利颁发,没那么容易!    胡惟庸这时也站了出来,语气沉重,“陛下,王雄任徐州知府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出任布政使,臣无可非议。”    “但宋隐如此年轻,虽有点能力,但显然欠缺经验,出任布政使为时尚早。”    胡惟庸,一捧一贬,想要断了宋隐担任布政使之路。    看到满朝文武皆开口反对。    朱元璋一阵冷笑。    这些人看到宋隐给朝廷送银子时,哪个不是各种奉承和吹捧。    现在一听自己委任宋隐担任布政使,全都反对!    还不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不过,朱元璋认为这么多大臣都反对,极大可能是有人从中使坏,对大臣进行拉拢!    见文武百官反对,朱元璋也不再废话。    当即看向户部尚书赵昌。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赵昌,你来说说福州府的税收情况,以及徐州这些年来的收益。”    朱元璋发话,赵昌立刻明白,这是想用政绩说话!    当即上前开口,“宋隐上任福州知府后,缴纳的税银有六千万两!”    这话一出,原本喧哗的朝堂瞬时鸦雀无声。    六千万两!    这么惊人的数字!    一个福州竟然有大明几年都达不到的实力!    宋隐搞出的土地出让金,个人所得税,到近期的出口税,以及攻上九州岛,带回大量银矿。    林林总总加起来,福州上缴给朝廷的税银惊人!    无论是前朝还是大明朝,都前所未有!    这些,还没算上宋隐在沛县时的政绩!    见众大臣沉默不语,赵昌继续道,“王雄在徐州为朝廷囤积几十万石粮食,百姓富裕,税银也大涨,效仿福州府做法,税银也高达上千万!”    王雄曾为宋隐上司,两人时有联系,得知宋隐搞了土地出让金,个人所得税后,徐州率先效仿。    赵昌的话,让朝堂寂静无声。    谁都不敢再开口。    胡惟庸脸色非常难看。    六千万两!    这数字太大,如同泰山一样。    若是真的让宋隐当了布政使,岂不是有了跟自己抗衡的实力。    那些原本跟他同一战壕的大臣,绝对会像变色龙般摇摆。    这时,文武百官都清楚。    宋隐和王雄担任布政使,意味着朝堂格局会有一个新的变动!    之前的浙东家族和淮西家族抗衡多年,现在多了宋隐和王雄之流,俨然是一股全新的新势力!    这点,敏锐的大臣们立即看出了其中的奥秘。    宋隐这一派,是实干派,而非拉帮结派的势力。,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朱元璋当然愿意扶持这样的新势力。    百官不再出言反对,以及胡惟庸难看的神色,朱元璋看了心里十分开心。    “众爱卿可还有话要说?”    “你们谁能有此功绩,朕同样如此重赏,甚至还可以封王拜相,但你们谁有此成绩?”    朱元璋声音洪亮,神情却极其严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