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陈公堰(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在妥善安置了郎官后,冯森又在第二天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吉斯塔赫特,陈崇义和他的营造司此刻正在此处趁着冬日水枯,努力地建立着堤坝。  立在一座五米来高的箭楼上,扶着栏杆,冯森遥望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而陈崇义则身穿一袭皮袍站在他的身边,脸上脏兮兮的,一身灰尘和泥土。  易北河是一条安静的河流,但有时候在大海的撺掇下,又会十分凶猛,由于萨克森的易北河出海口地区大部分都是平原,真要到山地,那都得是哈尔堡山附近。  由于潮差大,一旦海上有什么风暴,大潮往往会淹没土地,席卷庄园,将海水倒灌入低洼地带,形成一个个盐沼,甚至会将陆地冲入水中,这就是易北河两岸明明有大片平原却没多少人愿意去开垦的原因。  吉斯塔赫特位于汉堡的西北部,接近于施塔德附近,未来,萨克森幕府会在这里建立起一个拦河坝,使得席卷的海潮无法再次侵蚀萨克森的土地。  尽管陷入了枯水期,但易北河的咆哮仍然刚烈,水流大量冲击着运送石块的船只,那些船只左摇右晃,那些在水上进行测量工作的营造司令史扶着帽子,抓着栏杆,狼狈不堪。  在河岸边,阴恻恻的天空下,数百劳工手持锤子和斧头,将大块的石头塞入木框架和渔网制成的栅笼中,而在上游水流稍缓的地方,由滑轮组组成的起重机正将这些木栅笼一一地运送到船上去。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运载沉重木栅笼的小船在河水中摇摇晃晃,仿佛喝醉了酒一般,来到了预定的位置,沿着事先立下的木桩,将木栅笼扔入水中。  这一段河水之所以陡然变得湍急,估计就是因为这正在建设的堤坝。  “节帅。”带着一顶兔毛帽子,陈崇义顶着一对黑眼圈,来到了冯森的身边,拱一拱手,唱了一声喏。  取下一旁的披风给陈崇义披上,冯森拿起身边暖炉上烧着的水壶,给陈崇义倒了一杯热牛奶,递了过去:“陈司丞任事辛苦,但要保重身体啊。”  “惭愧惭愧。”陈崇义咳嗽了一声,接过牛奶,不顾滚烫的温度便一饮而尽。  冯森和陈崇义主臣两个一起坐下,单独开始了谈话,而主要的谈话内容就是为什么半年了,到现在都还没建成,而且这眼看着要春天,到时候春水又来了,这堤坝还能建成吗?具体的工期还有多少?还需要多少的资源和经费?  “回节帅,臣在数月前便开始了吉斯塔赫特拦河坝的建造工作,但由于走了歪路,要在春天前完成可以,但能否投入使用,恐怕尚待商榷。”陈崇义低下了有些憔悴的脸回复道。  冯森却未曾批评他,反而走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你尽量去做……之前走的弯路是如何,说给我听听。”  陈崇义喏了一声,在组织了几秒语言中,言辞清晰地回答道:“我来此处考察过了,这海潮袭岸的事情,中原早就有过,我早先查过钱塘郡志和吴县(苏州)县志,这种事在中原从吴越建国之时就常有发生,与此处极其类似。,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那些县志中有记载如何防卫海潮,基本都是使用了捍海塘的方法,如李承公在苏北筑的常丰堰,就是使用了捍海塘的做法。  所谓捍海塘,其实就是在河中筑城,用版筑挡住水流,中间夯土建设而成,我本以为这边也是如此,但没承想易北河之河床太过柔软,版筑之法根本立不住,建了两次被冲垮了两次。  这才不得不用现在的新法来修筑堤坝。”  “新法?什么新法?”冯森好奇地问道。  “即木笼石塘。”说到自己擅长的得意处,陈崇义顿时眉飞色舞起来,“用竹笼装石头沉入水中来修建水利工程,早在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就有应用,只是本地没有竹子,只能用相对防水的杉木来代替。  这些木笼笼径两尺,长六尺,木笼间的空隙则用渔网连接。  河床松软,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