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薅薅薅薅(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薅薅薅薅!”  在运河挖掘的长长堤坝上,一阵酷似汤姆猫的惨绝人寰的叫声盘旋在夕阳的天空下,吸引住了元琬的注意力。  他走近了去,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奴隶撅断了锄头,试图偷懒被奴友举报了。  偷懒倒是没什么,奴隶队长打两个嘴巴子就算过去了,可撅断鹤嘴锄,这就不是小事情了,必须得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打三鞭对于战俘来说是个倒霉事,但巡视的元琬是看的多了。  如今,他结束学业,已经成为了官府的九品小吏,但他不是营造司的,而是兵马司的,今日过来就是要检查此地防火、逃奴与残虐奴隶。  冯森知道他设立的《子女法》(唐朝管奴隶叫子女)虽然对私人奴隶基本没有效用,但至少在官府和少府的王家奴隶中,还是严格要求的。  比如不得擅自杀奴隶,肉刑要请示等等,而元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巡视这个,不过眼前这件事奴隶确实犯错,而肉刑同样请了牌,没什么错处,他便摸鱼溜了。  不是元琬尸位素餐,而是他最近都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明年春天的科举上。  根据今年大燕颁布的《求贤科举令》,明年的科举将分为文举与武举,文举自然是为那些教士和乡绅子嗣准备的,而武举却不是为府兵武人准备的,他们自己便能从战场上取得功名,也只能从战场上取功名。  武举是为了有意从军的文人准备的,具体来说,就是元琬这些人。  随着人口的增加,冯森治下的八旗数量再一次扩张,预计明年统计之时,能有五十个千户所,如果算上阿瓦尔和斯拉夫游牧这群人,以及正在收尾的西波里安之战,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冯森治下的内八旗能达到六十个,而外八旗也能达到二十个。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随着这两年冯森不断从中原运人,并且汉人在优渥的环境下,几乎两三年就要下一个崽,目前冯森手下的汉人人数已经达到了接近五万人。  在这五万人中,府兵与预备府兵加在一起总共有五千人,十分之一的汉人都是府兵,这个军事化程度不可谓不高了,冯森这一弄,基本把汉人中的大部分青壮给包圆了。  剩下的那些身体达不到最低标准的,或者不愿意上战场的,就会进入学堂成为官府小吏,哪怕这两者都不行,最次的也能被发放五六十亩熟田,务农供给生活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过哪怕冯森政策倾斜,还是有扶不上墙的烂泥或者一心只种田的日子人。  元琬就是那批进入学堂当小吏的人,不过,他并非达不到府兵的标准,只是他准备的是去考武举。  武举,是官府给从军文人的优待,因为武举成功后,进入的不是军队,而是军队内部的讲武堂。  讲武堂出来的,再次的都是个队正,大多数就是管三百人的校尉或者进入千户所当计室文官,当然最好便是进入军机处,平日里负责测绘地图下达命令,战时则进入军队,负责辅助统帅调动和安排。  这些临时军机行走晋升极快,而且靠近冯森本人,甚至把门下省的权力都挖走了不少。  一般来说,文举三十人,考《拜日经》和《论语》,然后在赛里斯的《春秋》《诗经》和罗马人塔西佗的《历史》,希腊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四本书中选一本考。  教士可以靠《拜日经》《历史》拿分,而普通汉人能靠《论语》《诗经》拿分,当然想要得到一个好名次,那么汉语和拉丁语都得过关。  不过,到目前为止,科举只举行了一次,那就是三年前。  那一次,普遍是教士们拜日经高分,汉人文士《论语》高分,贵族乡绅们交白卷,最终结果是教士录取十一人,汉人录取十人,部落贵族等乡绅录取八人。  这些教士们一步登天,不是进了教行司就是进了中书省门下省,在科举的激励下,出现了大批特殊的教士和儒生,真慧他们一般将其统称为儒学神甫。,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