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朝议(1/2)

这是属于于谦的时代,瓦剌大军来势汹汹,整个朝廷都在仰仗着于谦。

包括朱祁镇,他虽然无甚主见。甚至在朝堂上略显惊慌失措,尤其还对梁小凡不待见。

但朱祁镇知道,于谦是个好人,他是个忠臣。如今朝廷众臣上上下下都在依仗这于谦,甚至英国公张辅这样的一品大员,都对于谦这个区区兵部左侍郎言听计从。

朱祁镇窝在后宫,却将权利全部放给了于谦。这样,于谦就能放手大干一场。

梁小凡没有过多的干涉,因为他知道,也先遇到于谦,会败得很惨。

安北伯梁小凡,成了于谦的至交。于谦对这个安北伯学识之渊博也是感到深深地佩服。

重要的是梁小凡够聪明,除王振,土木堡击溃瓦剌,朝堂扇呼群臣打死马顺,这些看起来都似乎是许多巧合。于谦却知道,这正是梁小凡的聪明之处。

看似一场不经意的巧合,实则都是故意为之。

安北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督促军器监改良火器,这点梁小凡犹豫过。

这个时代,太先进的武器对于大明来说未必是好事。

时代越是往前,梁小凡这种感觉越强烈。

你让秦朝的士兵端起步枪,也许会把他们带入灭亡,不允许出现这种发展过快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武器。

因为你的文明还难以掌握这种先进的技术,所以步枪梁小凡不想做了。

但是他可以改成燧发枪,况且步枪要求太高,还需要改进冶铁,加工子弹,车床等等一系列东西。

这都是需要时间的,而梁小凡最缺的就是时间。他想回到崇祯年代,去看看长平公主。

本来狗娘养的系统给的任务可以让他回去,可梁小凡不想回去的时候光着屁股,那样他的脸都丢尽了。

于是他只好忍住,完成任务前暂时先不回去了。

这是一个属于于谦表演的时代,梁小凡做的未必比他强。所以,他只是负责研发火器,保卫北京城的重任还是于谦。

于谦决定,原京军三大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精锐改制。每营设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一,把总十,领队一百,管队二百,于三大营都督中推一人为提督。

战斗力瞬间飙升。于谦请朱祁镇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调兵,这事还是需要朱祁镇亲自颁旨,于是各路勤王军往京城开拔。

可还有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粮食还有武器。

数十年不识兵戈,军中竟然武器稀缺。于谦一面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

通州,囤积大量粮食。可因也先进攻速度过快,通州岌岌可危。

一些官员提出,将通州屯粮全部烧了,坚壁清野。

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朱祁镇只好召集群臣商议。

“皇上,也先进兵神速,我北方各大州县接连失陷。大同守备军更是大溃,眼下通州岌岌可危。若是将粮食运到京城,恐遭也先突袭,臣以为应焚毁。”户部侍郎柳傅说道。

其他臣子纷纷点头答应,如果从通州往京城调粮,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首先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这么多粮食官方仓促之下根本没有这么多骡车运输。

朱祁镇无法,他对时局有些吃不准。有人这么说了,他有些动摇。

“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人提出异议?”

“臣以为不妥!”又是梁小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