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中华礼乐城(3/4)
馨悦望着美如诗画的人工湖恋恋不舍,她掬起一片清水把所有的想象都消解进了纯白色的地带中。>
“我们继续来学习《诗经》,你不但要熟读《緜》这首诗歌,而且要明白它所传达的思想,”家庭教师刘静妍翻看着她的笔记,教导着她,“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肆不殄愠,亦不陨厥问。有没有不懂的意思?”“鼛是大鼓的意思吗,这个字很难写。”“没错,鼛这个字上面一个鼓,下面一个咎,只要记住这两个字就很好写出来,”家庭教师刘静妍摸着她的头,微笑着说,“这一段诗句的意思是百堵高墙筑起来,大鼓不敌筑墙声。于是修建外城门,城门高高入云天。于是修建宫正门,正门高大又严整。于是修建土地庙,周民遇事把神祭。虽未断绝对敌恨,邻国也不失聘问。”学生董馨悦默念着译文,她的思绪在西周王城的上空飘荡过来又飘荡过去,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牵动着爱与恨情与仇扩大了时空的维度。>
学生董馨悦和自己的父母看到了草坪上屹立着大大小小的景观石,景观石上雕刻着歌颂西周时代的周凤、周雅和周颂,密密麻麻的文字抒写着一个伟大王朝的崛起、发展和兴盛,再往前走他们看到了周代人物雕像与八骏图,奔驰的骏马带领着良将贤臣在野蛮的战火里察觉到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曙光一点一点聚集变成了一片灿烂的星云,她停下脚步抚摸着八匹骏马,嘀嗒的马蹄迎着倔强的呐喊让苦难一次次退却让幸福一次次降临,八骏图的旁边是十二乐坊和工坊,繁多的乐器夹杂着动听的歌谣在舒缓的舞步中领略到了华美的篇章,滚烫的铜液碰撞着迸溅的火焰在敲击的声响中感悟到了盛世的荣光,她站在原地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十大乐器,无论是琵琶、二胡、编钟、萧和笛,还是瑟、琴、埙、笙和鼓,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柞掝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家庭教师刘静妍朗读完了最后一段诗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道,“有没有要问的问题?”“奔奏和御侮是什么意思?”学生董馨悦托着下巴,询问道。“奔奏指的是奔命四方之臣,御侮指的是捍卫国家之臣,”家庭教师刘静妍拍了拍肩膀,又说道,“这一段诗句的意思是拔除柞树和掝树,道路畅通无拦阻。混夷惊恐逃跑走,早已疲惫又困顿。虞芮们相争平息,文王感动其内心。我有聚众好贤臣,我有引导好贤臣。我有奔走好贤臣,我有御敌好贤臣。”学生董馨悦看到笔记本上已经记了满满一页,便翻了一页,她望着新的一页好像故事的结尾又是故事的开头。>
学生董馨悦牵着父母的手绕过弯道走上了吉祥大道,平坦的大道孕育着吉祥的种子让崎岖的阴沟消失在了荒芜的边际,在吉祥大道的一侧是汉白玉雕琢的二十四象阵,吉祥的寓意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和宗教情怀,二十四象阵代表着二十四节气,在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节气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四象阵的尽头是透着古色气息的九龙广场,宽阔的广场站满了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还有老年人,他们有的在幻想有的在勾勒有的在憧憬还有的在追忆,九龙广场的中央伫立着青铜镏金计时器雕塑,古朴的漏壶穿过了历史的屏障在欢乐的元素里探寻到了时间的永恒。她走到青铜镏金计时器的旁边聆听着水声,明朗的节奏消除了灰暗的间隙让灿烂的文化留存在了纸上。>
“《緜》这首诗歌已经学完,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家庭教师刘静妍看着教案,平静地说,“这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周部族的史诗,记述了周部族祖先古公亶父迁居岐山、开创基业和发展壮大的经过。从《緜》中我们首先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万界至尊
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女
悲情婆姨
狂医兵王俏总裁
长生:道是人间烟火气
太上宝篆
扬帆宦海
重生都市仙帝
逍遥小邪仙
诡秘:最后的神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