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3章 理想和现实(2/2)

我们这已经不少了,你能否说点别人不会的,比如杨韵会外语、文凭高、口才好,这就是特长呀。”琴音摇头,说道:“与杨韵相比,我除了口才,其他方面都不如她。”

谈了许久,领导说:“今年,我们正在打破传统的办法,通过考试从全国招聘一批有各种专长、有潜质的人才。像琴音这样的人才,留下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人工作,不能做干部。”

“做工人?她在山区可是佼佼者,好人才。”杨韵据理力争。

“你都说了,在山区是人才,但这里不是山区,而是经济特区。”领导答道。

“让她一个女孩子,跟一批男工人干活,体力劳动会吃不消的。”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政策规定的。”领导说道。

领导接着对琴音说:“看你年龄也不算大,其实你不必急着出来做工。你可以去考大学,像杨韵一样,积累了足够的知识,自然会得到重用的。”

饭吃饱了,领导也走了,琴音和杨韵又到工业区散步。

刚好有三辆从外地开来的客车停在工业区门口,一群群像农民一样的人,趁着夜色从车上下来,他们有的穿着背心,有的穿着土布,背着麻袋,衣衫褴褛却又精神百倍,夜色里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初来经济特区的那种气定神闲。

杨韵向琴音介绍说,这些人就是从外地调来工业区的建筑工人。他们中有搞爆破的,有搞砖瓦土建的,还有搞室内水电安装的。琴音说,这些工作我都不会,要是让我跟他们一起工作,那该多麻烦呀?

杨韵说:“领导的意思是你的文化可能低了些,要么,你留在这里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将来考个大学什么的,然后又回来这里工作,争取安排更加适合你的岗位。怎么样?”

琴音木然地摇头,然后沉默起来。在琴音看来,一切都像自己原先想像的样子,一切都不像自己原先想像的样子。她想像中的工作,是杨韵那样的脑力劳动,而不是那群工人那样的体力劳动,她太了解自己了,虽然身体健壮,但真的搞起繁重的体力活,根本就没有什么体力。

这是经济特区初创阶段,琴音在这里的最后一夜。她仍然独自一人一个房间,但与前一夜不同的是,她彻夜不眠,在苦思冥想自己的前途,该何去何从。原先想留在经济特区像杨韵一样工作、生活的想法,看来难以实现了,而留在省城饭馆,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

琴音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理想很高、很远;而现实,很难,很艰辛。对啊,杨韵说得对,何不一边做事,一边读书呢?工业区的领导不也是这么说吗?要像杨韵一样的工作、生活,需要先积累像杨韵那样的知识和能力。而说到能力,琴音从跨进工业区的那一时刻开始,便领略了杨韵的厉害,看似漫不经心,却将大生意谈成的亲历事件,深深地刻进琴音心里,让她再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浅薄,也让她再一次想到了读书,提高自己的见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