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意——作文》(2/3)
思想,只要能源源不断的为他们提供资源,到最后能被供上牺牲台,其他的,贵族管他作甚?
而儒家,虽然倡导复古,回到夏商周三代,甚至推崇已经落时,乃至于过分迂腐的井田制,消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之中,整日里做着这种白日大梦,但却无法否认,儒家,孔孟之道,两位儒家杰出的贡献者,对于教化人民,对于广开民智,却是去到了从所未有高峰,所以,战国之中,儒家不被重用,除了其不符合潮流的鼓推复古,空想着什么行仁义而息兵戈的大梦以外,开放民智,也是贵族们一直防范的根源之一。
“然后就被祸害成了这样啊……”
稍微动一动脑子,紫也就明白了这魏国对于儒家防范的严重性,而这番文章,显然就是深得此中三味之人出的,若是要详细考虑下来……紫只能想到一个人,当今大魏丞相,也是当今魏王的叔叔。
公叔痤!
紫环顾左右,闻听得左右细微落笔之声声声在耳,不由得心下奇怪,这文章出得极为奇怪,又或者说是故意出的如此奇怪,若是这等题目都会有人回答得如此行云流水……若非是专门浸淫此道者,那么……就必然是个疯子。
但耳边传来的声音不会有错,那笔锋点点,落下绢帛微微粘连,使其稍稍提起,最终落下的声音,凭借其地煞境界的武道修为,加上之前身为修士所拥有的莫名感应,都不会出错。不由得将那份考卷直接翻到最后,但见那最后一张试纸之上只写着这么一句话:
“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々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金至镒以下,罚不诛也。”
“问,此立法之据何在?”
“?”紫稍稍有了些兴趣,再次翻过那试纸之后则发现,这份试题最先的一大部分都是上面那些颇有些无厘头的试题,而后面接近四张纸左右,居然都是兵、法、墨三家的设问,且问得极为详细,兵道自围城之战,到野外野战共三十六问;法家自立法道国家山川地势,风土人情共二十问;墨家子墨侠经义到民心所向共十二问。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可知沙场征战,庙堂不可不算,然世事变迁,不可预料于先,故问:何以増我大魏庙堂胜算?”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
“问,子墨子曰天之欲、恶,问,天之有好恶乎?”
“呦吼……有点儿意思。”
卷下曰:
沙场征战,不谋不胜,然将弛外,君命尚且危机有所不受,何况庙堂之算哉?故虽有名将,疏离宗庙之争,骈然死累于小人之手,不得广世成名,扬我国威,况若有名将,盼君王慧眼识才,凡三而不见,则逃亡他国,至有视之国而成其声明,他国强←国强则我国尾。故可知,若要战场兵胜,则庙堂须多算,要庙堂多算,则需百战百胜之悍将,若求悍将,则君王必有识人之眼也,要庙堂多算,则更需君王不受挑唆离间,但今之魏王双目浑浊不识贤明,双耳聋而不闻忠言,日日混迹歌舞之中,以女子裙带为国家大事,搏爱贤之名,求而不用;珍明珠玉石,藏之深宫。此等之王,百代未曾见也,有此辈于王位,庙堂有算尚且不置可否,何况多算、増算也!
卷再下曰:
尝闻天有所好恶,此可谓笑谈也,闻听古人有云:“天恶不义,天正不义。”
又闻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哉斯言!天何恶之有,世上兵戈杀戮,不损其一毛;阴谋诡谲,不害其一丝;血流漂橹,不能惊其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