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命运的安排(2/3)

渐次弱了些。

“张嬷嬷,我与这孩子有机缘在身,相遇便是命运安排。这些年在此清修,我也当是上苍安排,让我将她拾了回来。”

“既然我已经将她留下,还需想个万全之策,切不可叫外人疑惑生出端。”桂嫔轻轻摇晃着孩子,满脸的温柔与爱怜,孩子也停止了啼哭,安静了下来。

“这……”张嬷嬷面露难色“我是个粗人,哪有什么主意?还是听主子的安排。”

桂嫔望着张嬷嬷,示意她坐在床边,轻声说道:“这道馆中,只有你是与宫外有来往之人,每月可回家探望家人。可从中想个法子,为这个孩子换个来路。”

不一会儿,王嬷嬷便端了碗米汤进来,张嬷嬷从桂嫔怀里接过孩子,开始慢慢的为她喂食。

这小娃儿嘴巴一触到米汤水,马上用力的吮吸起来,一口没歇的喝了小半碗。

王嬷嬷笑道:“这娃儿好命,遇着我们主子。现如今如此能吃,这小命是无碍的啦!”

第二日,张嬷嬷去内务府告假,要出宫探看家中情况。

一周后归来,张嬷嬷去销假时,特意去禀告内府总管道:“这次回家探看,家中遇灾,只独余一新生儿存活,是张家唯一血脉,想带入道馆中抚养。我家主子已经应允,请主管登记入册,可怜我这孩子”。

看那主管面露难色,张嬷嬷自袖中掏出一个玉镯悄悄塞入其手中,口中再次恳请,这才被勉强同意,给了个令牌,交由张嬷嬷自去登记,便入了这宫中名册。

自此,这女娃算是有了身份,安然在道馆中住了下来。

时间转瞬即逝,一晃眼便是九年时光。

道馆依然是孤零零的在王宫角落里默然存在着。

“宁儿,别爬那么高。快快下来!”院里张嬷嬷着急的叫声又一次响起。

屋内正在清修打坐的桂嫔嘴角微微扬起,便知是这孩子又爬到院中的枣树上偷嘴去了。

清冷的道馆里因为有了宁儿,显得格外有生气。

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爬墙上树,时间的流逝在她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格外迅速。

桂嫔慢慢起身走到在窗下笑看院中的两人,一低头竟发现青铜镜中女子的几缕白发,心中顿时黯然。

这一年来,桂嫔常会感到疲累,自知身体大不如前。

若不是有宁儿常在身边徘徊聒噪,让她对生活还有些期许和盼望,也能感受这世间美好,只怕她这身板早就熬不住了,早已参透世事仙逝而去了。

虽是并不知晓宁儿的身世,但这几年宁儿的聪慧可见一斑。

在她开始咿咿呀呀说话的时候,桂嫔便开始教她识字读书。

所教书籍都能倒背如流,现如今,不过九岁的娃儿就连放在书房里的几本积了灰尘的医书和兵书也被她翻看完了。

只是这孩子喜动,弹琴下棋画画最是不爱。

桂嫔倒也不强求,当初为她取名“宁儿”也只愿她一生平静安宁,不惹是非,不历浩劫。

只是道馆毕竟在宫中,桂嫔三人终有离去一日,宁儿要想存活还是必须知晓其中的规矩的。

于是交由张嬷嬷一手□□,也是时时叮嘱,希望她不可失了规矩才好。

正这样回想着,宁儿已经推门走了进来:“桂嫔姆妈,吃枣啊!可甜了!”

桂嫔看着眼前这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笑容灿烂,圆圆的脸蛋上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

只是道馆银两开支有限,她身上所穿的衣物材质并不很好,但是王嬷嬷手巧,量身定制的倒也很是合身。

桂嫔接过她递过来的红枣,轻轻咬了口,果然清脆可口。

宁儿盯着她问道:“甜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