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2/3)

“咱们要是这么称呼,”钱勇自惭形秽的说:“简直折煞于我了。”

面对不分彼此,二十多年的知青战友。“祝贺高升,”?接着伍一又问,“到任了吗?”

“你怎么也装糊涂。”钱勇自信的说。

“今天我做东儿,庆贺。”伍一为钱勇的荣升感到自豪。

“我就是为这事儿来的。”

“那就快进屋吧。”

俩人在酒店外寒暄后进到清静幽雅的店里。

“柔和的灯光真让人兴奋不已。”钱勇一边进店,一边说。

“那是呀。”伍一沾沾自喜的应着。

丁赞东急忙从后厨出来。钱勇把今天的意图说得一清二楚,“政府规定:咱们一定要遵照执行,一天一桌。”

伍一拍拍面前的桌子,“二十人,十六道菜,不行吗?”

钱勇兴奋地说:“就这么定了,每天中午。”

“政府的要求是对的,”伍一高兴地说:“特别是新上任,还是不越雷池为好。”

“是的,”钱勇说:“有党的信任,战友的鼓励和鞭策,一切都会顺顺当当。”他接着说:“我的原则是各行其道,不搞一言堂。”

仨人都满意的笑了起来。

钱勇感慨的说:“有人让我场面大些,我问他们什么是大场面?”

“好啊!”伍一感谢战友的支持。

送走了钱勇,丁赞东说:“他的亲戚也开饭店……”

“是的,”伍一说:“真难为他了。”

俗话说,客人不进冷清店,食材冻藏不新鲜。东方红酒店有战友、朋友、客人的捧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机。

礼仪小姐拉开了门,“欢迎光临。”

鱼贯进店的客人围着圆桌坐下。一位穿着讲究的客人点好八道菜,放下菜单对服务员说:“我们这儿有三位海宾客人,叫厨师做俩海鲜。”

本地人很少吃海鲜,关键是食材不那么新鲜而且品种单一,又没有本地菜那么可口实在。特别是偏寒冷地区,喝酒的人以生鱼(驱热、败火、营养)、肉丝凉菜(十种疏菜以上)下酒,喝上三两老白干,吃好喝足便皆大欢喜。

点菜宝把菜谱传到后厨,伍一心里便有了数。他把这两道菜告诉了媳妇,她按照伍一说的准备。很快八道菜就呈上了桌。接着伍一开始做海鲜。他选一条海滨酒店不常见,不常吃的香溜鲅鱼。他把处理好的鲅鱼去刺改刀,把不算薄的肉片放到容器里,然后放料酒、盐、花椒、大料、香叶、葱花、少许的醋,用手抓匀,腌十分钟。蒜末、姜末、蚝油、酱油、白糖、少许的番茄汁儿备用。油温上来,抖掉鱼片上的佐料,蘸薄芡,炸制六、七成熟。勺里放油,把备好的佐料炒香,炸好的鱼片进勺后大火翻勺,淋上料油,出勺后放上香菜。

丁赞东不错眼珠的瞅着每道工序。当伍一把鱼滑到盘儿里,她露出了笑容。

伍一摘下帽子,解开围裙,端着菜来到客人面前,毕恭毕敬的把菜放到桌上。“先生,请您品偿。”

桌上的客人津津有味儿的吃着刚上桌的鱼。伍一见嘴嚼着鱼的客人微微晃头,手里捏一把汗。

“离海这么远,做得这般地道。”客人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海边儿饭馆,鲅鱼一般不上桌……”

好事不过三,好饭不怕晚。报好的客人走的三天头上,本地人陪着几位外地客人,进店后就报上了全鱼宴。

服务员对客人说:“十道菜可以吗?十全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